出國報告(出國類別:研究)
日本有機農業生產技術
服務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姓名職稱:倪禮豐助理研究員
派赴國家:日本
出國時間:95年11月2日至95年12月1日
報告日期:96年2月27日
0
摘要
本次赴日參訪研究單位為施行「自然農法」的岡田茂吉協會 (MOA, Mokichi Okada Association)與施行「循環農法」的山岸會 (Yamagishi kai) 。「自然農法」主張讓作物與土壤發揮出其本身自然的力量,人力只是從旁協助。在實作上以敷蓋或草生栽培涵養土壤有機質,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使土壤鬆軟,讓作物的根系充分生長;控制氮營養使病蟲、天敵與作物三者間自然達成平衡;個體農戶依其土壤及氣候條件,自行選種與留種。「循環農法」則是以畜產為中心的農場,禽畜廢棄物經處理後供給週遭農地所需的養分,而週遭農地所生產的農產品、副產品及廢棄物又成為禽畜食料的一部分,為一幾乎零廢棄的循環系統。村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原則上極少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但視作物生育情形不排除施用任何可用資材的可能性。二者雖然皆未加入日本國家有機認驗證體系,但各有自己的會員或產品販賣店等行銷管道,消費者對其產品之信任度與評價亦不亞於經國家認驗證通過之有機農產品。
1
目次
摘要......................1
簡要行程表...................3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日本農業環境簡介.............. 4
第二章 自然農法
第一節 MOA與自然農法簡介.............5
第二節 家庭菜園.................. 6
第三節 果樹與茶樹................. 8
第四節 堆肥與介質製作...............10
第五節 畜產養殖..................12
第六節 推廣教育與商品銷售.............14
第七節 自然農法的科學研究.............18
第三章 循環農法
第一節 山岸會簡介.................23
第二節 山岸式養雞法................25
第三節 乳牛與肉牛.................26
第四節 豬的養殖..................27
第五節 廢棄物處理.................28
第六節 作物生產..................30
第七節 商品銷售..................33
第四章 心得與建議.................36
附錄 ........................37 2
簡要行程表
日期
地點
行程摘要
11/2
台北-東京-熱海
去程
11/3 – 11/9
熱海、箱根、琦玉縣及東京
參訪MOA大仁農場秋之收穫祭、瑞泉鄉、箱根美術館、神仙鄉、琦玉縣及沿途各普及會
11/10 – 11/15
熱海
研究MOA歷史、有機JAS與自然農法驗證體系、自然農法執行基準、產品流通、人才培育、檢驗分析及科學文獻研究等
11/16
熱海-三重縣
路程
11/17 – 11/26
三重縣
參訪山岸會春日山及豊里實顯地,學習循環農法,包括養豬、養雞、養牛、蔬菜、果樹、加工及產品流通等項目
11/27
三重縣-熱海
路程
11/28 – 11/30
熱海-東京-仙台
參訪MOA熱海美術館、瑞雲鄉、東京療院、東北地區普及會及販賣部
12/1
仙台-東京-台北
回程
3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研究目的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民眾對農產品安全與品質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標榜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與肥料的有機農業也就應運而生。台灣與日本之飲食習慣與文化背景相近,因此有機農業的法規多參考自日本之規定。故本研究前往近代有機農業的發祥地-日本MOA大仁農場參訪,觀摩其自然農法之規範與審查機制,期能吸取該協會長期推廣輔導之經驗,協助國內有機農業順利的發展。
然而,有機的精神重要是在對環境友善、永續地利用土地與資源、提供安全與健康的食物,而並非只是「有機資材取代化學資材」而已。台灣與日本現行的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僅將可用與禁用的資材表列讓農民遵行,若不當操作下,雖然表面符合規定,但施肥過量、不均衡、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問題依然可能存在。另一方面,現行栽培的作物,也是在相對高量施用化學肥料與充分的藥劑保護下所選育出的品種,不一定適合於有機栽培的環境,這也提高尋求可用有機資材的困難度。
日本國內有一些人嘗試以不同於有機農業國家標準的想法及作法,生產更安全與健康的食物,並藉此推廣自己的理念,希望帶給全人類幸福與快樂。除了施行「自然農法」的岡田茂吉協會 (MOA, Mokichi Okada Association) 之外,筆者經日籍友人月足吉伸先生介紹,利用此次行程後半,以10天參訪另一個特別的團體,施行「循環農法」的山岸會 (Yamagishi kai)。以下針對上述二團體分章詳述,希望能帶給國內有機農業不一樣的觀念,作為未來制定更完善的規範參考。
第二節 日本農業環境簡介
日本人平均稻米消費率逐年下降,婦女就業比例也不斷上升,也使得外食比例,尤其是早餐,也愈來愈高,這樣的現象與台灣相同。日本政府近年的食育推進計畫,其內容除了強調均衡飲食與早餐的重要性之外,「地產地銷」也是重要的目標之一。目前日本稻米自給率約為90%,蔬果自給率則約為60%,也就是勢必進口大量農產品。然而,國產的新鮮蔬果大部分銷往東京與大阪等人口密集的都會區,農業地區的居民反而大部分消費相對價格較低的進口農產品。於2005年6月公布實施的「食育基本法」,是繼德育及體育教育之後,最新在國民小學推廣的教育政策,除規定由營養師擔任食育講師外,並訂定中小學營食午餐的食材由當地農產品提供的比例為40%(現況則僅約20%至25%)。
4
第三章 自然農法
第一節 MOA與自然農法簡介
MOA為英文Mokichi Okada Association的縮寫,顧名思義是由岡田茂吉大師(Okada, Mokichi, 1882-1955)所創立,其宗旨乃是追求全人類的健康幸福,建立一個真善美的世界,而農業即負責提供這個理想世界的人健康、有能量的食物來源。
「自然農法」主張讓作物與土壤發揮出其本身自然的力量,人力只是從旁協助。在實作上以敷蓋或草生栽培涵養土壤有機質,極少讓表土裸露。施用堆肥的目的是使土壤鬆軟,讓作物的根系充分生長,使作物與土壤的力量得以發揮。面對病蟲害時,不以消滅為主要手段,而是以控制營養(尤其是氮肥),使病蟲、天敵與作物三者間自然達成平衡。作物品種方面,理想上希望個體農戶依其土壤及氣候條件,自行選種與留種,但僅少數農民可以勝任,故於南至沖繩、北至北海道設置實驗農場,集中進行品種試驗,為附近的農民服務,其中位於伊豆半島的大仁農場即最為人所熟知的中央實驗農場。
最早在1935年就開始的自然農法試驗田
MOA在2001年通過國家認證,成為「有機JAS」的驗證機構之一,但因為自然農法的理念與條列式的有機農法有相當大的差異,故於2004年退出「有機JAS」,獨立以「自然農法」認證體系召募會員與發給標章。現行認證標準仍沿用
5
與「有機JAS」相同對「土地」的驗證,未來目標則為回歸精神面,希望能對「人」作認證。
因MOA有一類似中國陰陽五行的獨立哲學系統,即自然界乃由火、水與土三種力量控制,在日本國內也同時以宗教(世界救世教)的形式推廣流布,故其中心思想詳如附錄,不再在此贅述。
第二節 家庭菜園
MOA鼓勵農戶以家庭菜園形式小面積實施自然農法,待有初步的成果,建立充分的信心後,再擴大實施面積。大仁農場的家庭菜園示範區內有15種蔬菜、14種花卉和13種水果(含瓜果類蔬菜),主要的精神是少量多樣、少放堆肥、草生敷蓋與連作。以試驗的心態少量多樣栽培作物,較容易找到適合當地氣候及土壤條件,尤其是栽培者的作物品種。施用堆肥雖然可以直接提供植物營養,但營養太好反而容易引起病蟲害,故仍應以改良土壤為重點。
以容器栽培少量多樣的蔬菜
6
專門栽培作為敷蓋用的裸麥
敷蓋以稻草栽培的甜椒
7
慣行栽培習慣將作物殘體移除栽培區,主要目的是避免病蟲害的傳播及延續;然在自然農法的觀念則是向自然學習,不但盡可能落葉歸根,在敷蓋量不足時,甚至刻意栽培如裸麥等作物以為敷蓋材料,不但涵養土壤有機質,可有防草、防風與保溫的功效。
連作是自然農法的精神中另一違反常理的做法。一般看法連作會造成病蟲害的延續及營養偏差消耗等問題,但自然農法秉持日本人「專心」的民族性,延伸到土地也應該專心生產同一種作物。芋、茄子、青椒和高麗菜等多種一般認為連作障礙嚴重的作物,在大仁農場家庭菜園示範區內進行的試驗結果顯示,只要經過 4至5年的連作之後,其產量及品質皆會回復原有的水準,甚至超前。兒玉支部擁有超過40年自然農法經驗的須賀家族亦表示,「只要」連作約7至8年,土壤與作物間即可達成平衡,降低許多管理的人力。這對現在急功近利的社會而言,實值得人深省。
自然農法主張病蟲害是自然生態的一部分,只要不影響產量太大就可以接受,如太嚴重時可以物理性,如蓋網子的方式防治。病蟲害的發生與植物營養狀態有密切的關係,例如最近靜岡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高麗菜與花椰菜等蔬菜氮肥施用較多時,會釋放某種化學物質吸引蚜蟲,並使瓢蟲數量減少。經驗指出,落葉床栽培,即深層施用腐熟的落葉堆肥,其害蟲數量較一般栽培為少,或許歸因於落葉堆肥碳氮比較高而造成上述的效果。「唯心」主義也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之一,他們認為無論是蟲或是作物都是有感覺的,所以遇到蟲不要敵視,要學著與之相處,許多有關「念力」的研究顯示,對作物與病蟲害說好話的處理可以有增產的效果,減少病蟲害,天敵數量較多,附帶可以改善使施術者的人際關係,使家庭氣氛變融洽。感恩的心也是自然農法的要素之一。
混作亦是自然農法控制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大仁農場針對多種作物進行混作試驗,經過7年以上的研究結果發現(玉米,十字花科)、(麥,菠菜)、(南瓜,高麗菜)、(番茄,馬鈴薯)及(蔥類,瓜類)等多種組合下,混作的效果相當好不錯。
第三節 果樹與茶樹
大仁農場內設有梨與桃等果樹設施栽培試驗區,其設施以網室為主體,頂部為透明塑膠布,可依天氣條件與作物需求選擇開放或封閉。經過10年試驗,雖然完全不使用任何肥料並利用少量天然抽出物防治病蟲害的栽培技術已有初步結果,但不符經濟效益,例如一顆桃子的生產成本達3000円。設施內同樣強調草生栽培,冬季則以草稈等有機資材敷蓋,然帶病枝條需移出,嚴重病株甚至需全株挖除,以免病源傳染擴散。
8
操作者的心情也會影響到植物的生長
草生栽培的奇異果園
9
相對於果樹的研究,自然農法茶樹栽培研究的歷史更長,即是聞名遐邇,有著深達1公尺以上深厚鬆軟土層的「景點」所在。該茶園24年以來,每年在其土表敷蓋超過10公分以上的修剪枝葉,已使田區土壤高出路面約10公分,而且已超過10年沒有再施用任何形式的肥料,產量及品質仍可維持水準之上。相較於台灣的茶園,植株下表土裸露,修剪後還要耗費大量人工清理園區,施用殺草劑保持田區的「乾淨」,若排除病蟲害的問題,自然農法茶樹栽培似乎更有效率。
以枯枝落葉敷蓋的茶園
第四節 堆肥及介質製作
如前所述,自然農法理念中,堆肥的施用是以改良土壤為目的,並不強調肥料本身所能供應的營養成分,因此「堆肥」與「介質」在本質就無太大的差異,而是應用上的不同而已。一般市售商品化的堆肥,若是營養成分很高、肥效較快的禽畜糞堆肥,在自然農法的觀點中其品質反而不好,稱之肥「燒堆肥」,其所造成的負面問題與化學肥料相同。大仁農場利用本身的農畜產廢棄物製作二種堆肥,即落葉堆肥與牛糞堆肥。落葉堆肥為農場所收集的枯枝落葉,加上約5%的米糠等添加材;牛糞堆肥則將牛糞與蕎麥殼或稻殼以2:1的比例混合,二者皆調整水分至60%,每月翻堆1至2次,經10個月製程所生產。二者就一般分析結果皆顯示其肥力甚低,但也因其充分腐熟,對作物根系完全沒有傷害,可以大量施用,甚至可以直接作為介質使用。在試驗箱上觀察高麗菜根系生長情形,在
10
60公分厚的落葉堆肥連作四年八期的根系可長近一米。
在深達60公分的堆肥中所生長的高麗菜根系
大仁農場的簡易堆肥舍
11
真正作為介質的材料則為山土、稻殼、米糠與菜籽粕以5:2:2:1比例混合,調整水分至60%,每週翻堆1次,經3個月製程所生產。雖名之為介質,但營養成分較落葉堆肥為高,主要因有土壤的調節與較頻繁的翻堆,可直接作為育苗介質使用。
第五節 畜產養殖
自然農法的畜產養殖事業同樣遵循自然的原則,重視開闊舒適的生活空間,動物們生長在自由的環境下。有別於一般的養殖,豬、牛與羊等小動物與母親相處時間較長,互動較多,不但可以學習良好的起居習慣,也提高其對疾病的免疫力,避免使用藥物的可能性。牛與羊等草食性動物除了固定取乳時間及天氣不佳時會留在室內,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半開放的草原生活,因不會感到緊迫,故個性溫馴,更喜歡與人親近。雞隻的養殖也是師法自然,每間雞舍有1隻公雞與25隻母雞,密度較一般養殖為低,也無緊迫的問題。
大仁農場的乳牛有充足的活動空間
12
舐犢情深的日本和牛
從不清除墊料的雞舍
13
畜牧場的墊料以稻草、麥草與稻殼等農場自產的廢棄物為主,使用時間都很長,養雞的墊料甚至可使用數年之久不用更換。幼芻的墊料也刻意混合一定比例舊的廄肥,讓小動物們慢慢適應外界的環境,減少疾病的發生與避免使用抗生素。
第六節 推廣教育與商品銷售
MOA的理想是在日本國內達到「一村一支部」的規模,即在約3000個行政單位(市或郡)都有自然農法的普及會(即產地支部),但現在僅有十分之一的規模。所謂普及會,是有點類似產銷班的組織,但不僅限生產者,消費者、當地的學者及與MOA理念相同的人都可以參加。普及會每個月定期集會一次,由普及員召集並由會員專題報告及經驗分享,透過團體的力量與知識的交流提昇農作物生產技術。
為培養自然農法專業人才,自1990年開始,MOA在財團法人微生物應用技術研究所下設「自然農法大學校」,類似一至二年制農業專科學校,中學畢業即可入學。師資包括靜岡縣及附近大學的農學院教授、大仁農場職員、政府試驗改良場專業人員及地方學校的教師等,除了教授農業專業知識及技術外,岡田哲學也是課程重點之一。至目前為止已有250人從本校畢業,其中有40人成為專業的農民,超過100人成為各產地支部的普及員,皆為自然農法第一線的工作者。
MOA在日本國內擁有相當數量的會員,若加上岡田哲學的信者(世界教世教),人數可能超過千萬,非會員的消費者亦相信其產品安全衛生又自然健康,在各大城市也設有直營門市因此自然農法的產品銷路沒有問題。
14
自然農法大學校
自然農法(上)及有機JAS(下)標章
15
奉日本天皇詔所生產的自然農法大豆
設在東京療院一樓的農產品販賣部
16
設在熱海MOA總部的農產品販賣部
箱根美術館對面的MOA農產品及餐飲中心
17
熱海美術館旁的MOA農產品販賣部
第七節 自然農法的科學研究
財團法人微生物應用技術研究所負責MOA科學研究部分,創設於1983年,下設生命科學研究所與大仁等研究農場,其研究範圍包含土壤微生物生態相關研究、堆肥及有機資材微生物特性研究、環境保全型農業技術開發與其農產品品質評價、資源循環型畜產系統研究開發及環境保全型養雞技術研究開發等研究,並負責自然農法農戶之土壤及堆肥分析服務。
自1992年至1996年共5年進行自然農法農田土壤調查,共採取1450樣品,調查及分析其自然農法實施年、表土厚度、總體密度、酸鹼度、電導度、總有機碳、全氮、有效磷、銨態氮、硝酸態氮、有效矽、游離氧化鐵、陽離子交換容量、交換性鹽基、鹽基飽和度等。其資料非常難得,可惜各項參數相對於實施年之變化皆不顯著或無一致性。自然農法中心哲學與一般所謂的科學大不相同,或許因此無法以單一的分析方法測量。
生命科學研究所為合格之農產品檢驗單位,除了上述土壤及有機資材分析之外,亦可分析農產品之營養成分(含熱量、蛋白質、脂質、醣類、礦物質、水分及灰分等)、有機酸、酒精、硝酸鹽、糖度、殘留農藥及以定性PCR法判別基因改造大豆等。其收費由糖度的2000円至基改大豆檢測的25000円不等,平均
18
單項約8000円至10000円,分析完成後出具證明書。
以下整理微生物應用技術研究所近6年發表之研究題目(大部分發表於該研究所之研究報告集Research Reports from Institute for Agro-microbiology),其中2006年之研究相當有新意,即透過磷脂的分析,可以描述堆肥過程中微生物族群的變化,進而判別堆肥被分解的程度(或腐熟度)。
2001
不同田間管理之馬鈴薯與胡蘿蔔根圈微生物相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flora in the Root Zone of Potato and Carrot Plants as Affected by Field Management.
2002
不同管理甘藍菜耕地土壤之微生物及生化特性 Microbi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ed Soil of Cabbage as Affected by Soil Management.
利用食品廢棄物中蕎麥殼及蕎麥粉為原料製作農用堆肥之基礎研究 Basic Study on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the Compost made from Buckwheat Husk and Flour as Food Waste.
2003
透過雜草發生與養分供給觀點以豆科綠肥草生敷蓋法與不耕耘法栽培低投入持續型水稻之產量持續性評估 Evluation of Productive Sustainability in the Legume Mulch and No-Tillage Rice Cultivation Method for Low-Input Sustainable Farming from the Viewpoints of Weed Occurrence and Nutrient Supply.
施用堆肥下植物病害之防治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with Compost.
甜玉米栽培時有機質肥料之化學肥料代替性評估 Alternative Evaluation to Chemical Fertilizer of Organic Fertilizer on Sweet Corn Cultivation.
2004
有機及慣行栽培稻米之品質特性比較 Comparison of Rice Grain Quality as Influenced by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Farming Systems.
堆肥及有機質肥料的施用在蕪菁(Brassica campestris L. repifera group)之硝酸鹽、糖、抗壞血酸及胡蘿蔔素之含量 Influences of Compost and Organic Fertilizer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Sugar, Ascorbic Acid and β-Carotene in Komatsuna (Brassica campestris L. repifera group)
有機質肥料及化學肥料栽培之胡蘿蔔 (Daucus carota L.) 產量外之品質比較 Quality Comparison of Carrots (Daucus carota L.), which Removed the Differences of
19
Growth Amount Between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施用碳酸鹽、氯鹽及硫酸鹽對胡蘿蔔(Daucus carota L.)官能評價參數之影響 Effects of CO3, Cl and SO4 Ions on Parameters of Sensory Evaluations of Carrots (Daucus carota L.)
2005
自然農法耕地土壤特性 Soi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Farming Fields.
有機栽培設施下菠菜硝酸鹽問題及對策 Problem and its Countermeasure of Nitrate in Spinach (Spinacia oleracea) Cultivated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in Greenhouse.
以蕎麥殼與蕎麥粉製之堆肥施用下田間蕪菁雜草生育之影響 Effects of Compost Made of Food Waste of Buckwheat Husk and Flour as Compost Materials on the Growth of Japanese Komatsuna (Brassica campestris) and Weed under Field Condition.
以磷脂脂肪酸分析評估雞糞堆肥之腐熟度 Evaluation of maturity of poultry manure compost by phospholipids fatty acids analysis.
2006
磷脂脂肪酸分析於禽畜糞堆肥品質評估之應用 Application of phospholipids fatty acid analysis to evaluate quality in livestock manure composts.
財團法人微生物應用技術研究所
20
大仁瑞泉鄉空照圖
箱根神仙鄉一隅
21
熱海瑞雲鄉一隅
22
第三章 循環農法
第一節 山岸會簡介
山岸會由山岸巳代蔵 (Yamagishi, Miyozo, 1901-1961) 所創,其宗旨為謀求自然與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質、健康、親密感情及安定舒適的社會,故又名「幸福會」。二次世界大戰後,山岸先生以其特殊的「山岸式養雞法」起家,希望供應日本人民平價的蛋白質來源-雞肉及雞蛋,後來加入牛與豬的養殖,發展成以畜產為經濟中心的「循環農法」村,其禽畜廢棄物經處理後供給週遭農地所需的養分,而週遭農地所生產的農產品、副產品及廢棄物又成為禽畜食料的一部分,成為一幾乎完全零廢棄的循環系統。
第一處像這樣子的農村,是在二次戰後由山岸先生與20幾位有著相同理念的朋友所集資,在位於三重縣伊賀市成立的「春日山實顯地」,其中「實顯地」意指實際顯現理想社會的地方。在實顯地中,每一個成員以「一體」與「無所有」的理念維持農業的生產與村民的生計,透過「零位思考」與「研鑽」運作,過著自給自足的快樂生活。村內有中央廚房、中央洗衣廠及中央澡堂,大家一起吃飯,一起洗澡,一起住在宿舍,數十輛的汽車依需求自由選用,每個人各盡其能,各取所需,透過討論協調公共事務,實現如大同世界般的山岸主義(Yamagishiism)社會。
現在在日本國內約有30個實顯地,以位於豊里的實顯地人數最多,擁有自辦以教授農業技術為主的學校,春日山人數則次之,另外亦在如美國等9個國家也有相同的理想家園實顯地,彼此間維持良好的聯繫。
23
春日山溫馨的中央餐廳
山岸會自辦的學校Yamagishism學園
24
第二節 山岸式養雞法
山岸式養雞法以成本低、效率高及雞隻自然健康著稱。每間雞舍有100隻母雞和4隻公雞,與MOA的自然養雞法相同都是 25:1。山岸先生與岡田先生生活在相近的年代,據說彼此間認識,故在農業技術上有交流是合理的推測。
春日山與豊里實顯地的養雞事業以蛋雞為主,年齡一年的雞舍平均每間每天約可以人工撿拾85粒蛋,二年生的則約70粒,到第三年就急速下降,故平均每舍的雞養三年。雞舍的墊料以大量的乾燥稻殼為主,混合一些前期的廄肥,與年輕雞隻同時進入雞舍,也與年老的雞隻同時在三年後清理,中間並不清除。所清除的廄肥除了村內自用之外,多餘的部分直接送到「地元用堆肥置場」,由附近的農民自由取用。雖名之為堆肥,但其實只是乾燥的廄肥,因其水分含量很低,又經過長時間的分解,再加上稻殼的碳氮比高,故與在雞舍中相同,幾乎沒有臭味。
養雞的飼料主要是玉米片等單元飼料所調配,另也添加一種橙紅色的飼料添加劑,其中含銅0.1%,鋅2.5%,建議添加量0.1至0.2%。若依其所標示的建議添加量換算,則至少增加飼料中銅1ppm和鋅25ppm;經消化後的濃縮係數若以2計算,糞便中的鋅則可能增加100ppm以上。另,飼料中並不添加抗生素,對疾病的防治僅以施打疫苗預防,山岸式養雞法甚少有流行病發生的情形。
地元用堆肥置場
25
第三節 乳牛及肉牛
山岸會豊里與春日山實顯地的養牛事業以產乳為主,肉牛的數量比較少。其所需的飼料30%是本身種植的牧草或農產廢棄物,40%是日本國內所產的農產品,只有不到30%是進口資材。相對於此,其他牧場的飼料則國產的和進口的各佔約一半,幾乎完全沒有本身生產。春日山未來養牛飼料比例的目標是自產佔40%以上,國產佔50%以上,盡可能減少進口資材。
除了自行生產的牧草之外,附近稻農所提供的稻草也是相當重要的食料來源。水稻收割時,稻草以新鮮的形式送進實顯地,工作人員立即以機械壓縮成草卷,並以白色塑膠布緊密包裹後置於空地,以青貯稻草成為冬季至翌年夏季的食料之一。
牛廄的墊料80%是樹皮,5%是木屑,並添加15%的腐熟牛糞堆肥。佔總量85%以上的樹皮與木屑由附近的伐木廠無償提供,可以保持墊料的通氣與乾爽,氣溫低時更有保溫的效果。添加15%的腐熟牛糞堆肥,一方面有接種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調節墊料的保水性與物理性。乳牛欄下的墊料每日需以人力拌鬆耙平,待無法再加收水分時,即以鏟裝機移至堆肥場處理。
歐洲進口的牧草磚
26
以塑膠布包裹的青貯稻草
第四節 豬的養殖
豬肉的生產亦是山岸會很重要的事業之一。春日山的飼養方式相當耗費人工,從餵食到清理全都以人力進行。飼料以米糠為主的自行調配乾料為主,輔之以廚餘、農產廢棄物與各地收集來的過期食品,如麵包等。因為豬什麼都吃,吃什麼都長肉,可以將許多人不吃但還有營食價值的東西,轉變成豬肉形態的蛋白質,因此村落內不會有廚餘與果菜廢棄物等處理問題。
豬舍大致可分為產房、育嬰舍、幼豬舍、中豬舍及成豬舍等。其中後三者主要差異在養殖密度及飼料配方上,格局則相類似,皆分成餵食區,起居區,飲水及排泄區。起居區的墊料以木屑為主,偶爾撒上田土,據說能增加豬隻抵抗力及補充礦物質。潮溼的墊料則每日以人工刮除,再補充以新鮮木屑。飲水及排泄區實際上與起居區連成一塊,但山岸會的豬隻大部分受過訓練,二者間自然形成乾濕二區,這歸功於育嬰舍的設置。在育嬰舍中母豬會教育小豬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起居區的乾爽。若發現習慣不好的豬隻,則移至隔離豬舍,以免影響正常豬隻。
豬舍地面有小角度的傾斜,可以最簡易的固液分離,固形物部分每日以人工清除,流體部分經過簡單的沈澱池,液體轉到污水處理程序,固形物與上項合併送至堆肥舍處理。
27
過期食品自動拆包裝機
第五節 廢棄物處理
豊里及春日山實顯地是山岸會最大的二處聚落,因此皆擁有獨立的污水處理設備及禽畜糞堆肥場。豊里實顯地的三段式污水處理設備,每日的處理上限是500噸,現在約處理350噸的養殖廢水與生活污水。經處理後的排放水看起來無色透明,已完全符合排放標準,可以直接進入河川,但為了循環利用水資源,豊里實顯地還是投資建設三個大水塔,將這些排放水接管貯存,利用於果園灌溉。
牛糞堆肥場相當壯觀,成品和半成品堆積如山,整個區域卻都沒什麼臭味。廄肥進入預拌場後,先混合15%半成品,每三天到一週以鏟裝機移動並翻堆,地面埋有強制通氣管,如此先處理約10週後再進入自動翻堆槽。自動翻堆槽每日翻堆二次,主要目的可能是粉碎、混合與降低水分含量至45%以下。堆肥在自動翻堆槽處理約二週,即為可供使用與販賣的成品。
為了避免強烈的臭味影響環境,人力收集的豬糞先送到一密閉設施堆置二至三個月後,才會進入真的堆肥步驟。進場的豬糞先用5公分的篩選機把大塊的雜物(主要是石頭和木片)挑出,加入10%到15%的牛糞堆肥,利用樹皮較好的通氣性減少厭氧醱酵的臭味,以鏟裝機翻堆二到四個月後即完成。最令人驚訝的是,與牛糞堆肥場類似,整個區域也都沒有明顯的臭味。可能原因除了預堆時間長與加入牛糞堆肥外,或許與墊料中含高量木屑有關。
28
豊里實顯地的三級污水處理廠
豬糞堆肥過篩機
29
牛糞堆肥自動翻堆設備
雞糞廄肥、牛糞堆肥與豬糞堆肥除了一部分自用外,大部分與當地農民交換可用物資,剩下的部分則為商品,以低價販售至外地。所謂交換,乃農民依需求使用這些堆肥產品,待農作物採收後,將其廢棄物,如稻殼、稻稈、廢棄菜葉等回饋給實顯地,數量上全憑自由心證以物易物,無金錢上的往來。
第六節 作物生產
山岸會的耕地以栽培果樹與蔬菜為主,水稻面積所佔比例不大,可能與前二者單位面積產值較高且需肥量較大有關。山岸式循環農法的精神是依所擁有的土地需肥量來計算飼養的禽畜數量,但慢慢隨著養殖規模愈來愈大,本身所擁有的土地無法將畜產廢棄物完全消化,就逐漸演變成現在這種以畜產為中心的體系,主要的產品為肉品及乳品,作物生產反而所佔比例較低,甚至還有剩餘的堆肥成品可以商品化販售。
蔬菜大多在溫室內栽培,種類以短期葉菜類為主,果菜類則以番茄為代表。日本緯度較高,冬季氣溫甚至低於冰點,一般蔬菜作物無法生長,而設施中溫度較高,白日溫差可能大於20℃,再加上燃燒天然氣為暖氣,故可延長生長季。因蔬菜生產以供應內需為主,故大多以少量多樣並連續栽培,常可見到同一間溫室中的小葉菜類,從剛播種到正在採收的生育期都有。番茄在其專業管理下甚至
30
可以採收超過一年以上,頗令人有大開眼界之感。
果樹常見的種類有蘋果、梨、桃及柑橘類等,因也是以供應內需為主,故面積不大,且也是少量多樣化,甚至以路樹形態栽培。
作物所施用的肥料皆以自產的堆肥為主,並依個別作物與不同生育期的營養需求,施用相對少量的化學肥料補充,堪稱合理化施肥的典範。設施內亦很少使用藥劑防治病蟲害,如短期葉菜類僅在種植作物前施用一次化學農藥消毒,番茄則視情況用藥;果樹因為露地栽培,又為長期作物,故病蟲害防治與一般慣行農法類似,然整理來說,用藥量仍較台灣地區低得多。
溫室中連續栽培的青梗白菜
31
溫室內自動溫控的天然氣暖氣
溫室內自動溫控暖氣用天然氣
32
已栽培8個月的番茄
第七節 商品銷售
山岸會的產品以肉品及乳品為主,因消費者相信其產品安全衛生又自然健康,故銷路無太大問題,在各大城市(主要在關西)市場皆可見。蔬果產品因以供應內需為主故數量不大,然仍有許多人慕名而成為活用者(即契約客戶),以定期宅配的方式送至住宅。豊里實顯地有自己的工廠,只須購買材料,設計、加工及改裝都有專人可以負責,這樣還可以依需求修改,節省不必要的開銷。真是太專業了。下午真的去了牛棚,柳說在。用釘耙為乳牛舖床之後
33
豊里實顯地的山岸會農場直販店
山岸會農場直販店內販賣各式農畜產品
34
山岸會農產品配售中心
宅配貨品清點工作情形
35
第四章 心得與建議
一、 在台灣一般人只知道MOA是有機農業的驗證機構之一,也無法分辨自然農法與有機農法的差異。經過本次赴日研習過程,才對二者間本質上與精神層面上的不同有初步的了解。自然農法有其獨立的哲學系統支持,目前尚無法以科學分析的數據顯示其真實性,不易為學術界所接受。然而,合理施用化學肥料或許可以減緩土壤劣化的速率,但肥料的利用效率偏低,是否真的能「永續」利用土地仍是疑問。又例如現代醫學如此發達,但對許多的文明病,甚至最常見的感冒,都無法真正的「治癒」,吾人是否用更謙卑心,嘗試去體會自然的力量?
二、 大仁農場農園面積約100公頃,以僅不到100名的員工維持實屬不易。但MOA在日本同時也以宗教的形態(世界救世教)推廣流佈,擁有大量的信眾,許多人自願至大仁瑞泉鄉侍奉(即義工),協助園區人工除草等勞力密集的工作,才有辦法維持農園的美觀,這不是一般農場就有的條件。同樣地,以自然農法栽培的作物,無論在產量上或外觀上皆遠遜於以慣行栽培者,管理上也需耗費更多的心力,若對此種農產品認同的消費人口不夠多,價格無法充分提高,則不易維持生產者的意願。這二點可能是自然農法示範及農產品在台灣推廣遇到的最大難點。
三、 日本人除了專注投入工作的民族性之外,人民的禮儀教育與公德心,也促使無論是有機農業或是自然農法能在日本成功推廣的重要條件之一。大部分日本農民面對生產規範時,心裏所想的是如何遵守,在規範下開創新技術;然而在台灣,無可諱言,許多農民面對限制繁多的生產規範時,心裏所想的卻是如何利用灰色地帶,使用尚未禁用,甚至禁用但不易檢測的資材。這種問題不是農業技術可以克服,而是要長遠計畫從國民教育根本著手才有解決的一日。
四、 山岸會的循環農法,無論在畜產或農作物生產上,雖然有部分自動化的設備,但整體而言仍為勞力密集的生產體系,只有在全數人都對團體認同,物質慾望降到最低,並自動自發地勤奮工作的情形下才有可能維持。一般都市的居民很希望能在休假時享受田野的自然環境,親手接觸土壤與植物,但可能很少人願意照顧牲畜,清理牠們的排泄物。台灣的畜牧業有完善的自動化養殖技術,或許可以成立類似山岸會農村的體驗農場,畜產的部分有專人操作,農作物的部分則利用前來體驗農村生活的訪客的免費勞力,亦可開放給中小學戶外教學活動,維持整個農場的經濟運作,達到生產、休閒與教育三贏的效果。
36
附錄-MOA自然農法的理念
泛美岡田茂吉基金會台灣代表辦事處
一、從歷史來回顧MOA自然農法的原點:岡田茂吉之思想、哲學及生活實踐
MOA自然農法創始人岡田茂吉(MOKICHI OKADA 1882-1955)i重視「飲食」及「農業」,認為,這些都是為了實現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亦即為了確保人類的生命安全,不可或缺的。
岡田於17歲時曾罹患肺結核病第三期,還被當時相當有名的醫學博士宣告無法醫治。他為了醫癒疾病,到處尋找醫療,但已到了窮途末路的情況之下,偶然看到一本藥草圖書,引起了他的靈感:迄今為止,自己認為應該攝取的營養都是動物性,於是,他試著吃一天的菜食。由於吃了之後的身體狀況不錯,懷著不可思議的心態,繼續吃了好幾天,又覺得越吃越好,後來,對醫學產生了懷疑,停止服用藥物,連續吃了整整三個月的菜食,結果,竟然變得比以前更健康。
這個事實讓他認為當時流行的營養學是完全謬誤的。
後來,他基於親身的體驗,將菜食療法引進到家族(夫人、小孩)身上,也看到結核病得以治癒、增進健康等有效的結果,使得他更確信「飲食」對於人類健康的重要性。
後來,岡田自40多歲開始,將以往喜愛肉食的飲食習慣改為日本人傳統飲食所重視的以魚、蔬菜為主的飲食方式。之後,他大大地改善健康狀況。
如上所述,有過百分之百的菜食讓他起死回生的體驗,使得岡田有真實、十足的動機,嘗試自然農法、自然食的研究。
他又看到當時(1933-1934年)的日本農民飽受大冷害所造成的大歉收之苦狀,一心發起希望「拯救農民」之崇高理念ii,於是開始研究新時代的農法。他於1935年發表了自然農法的理念之後,於隔年(1936年)開始在自宅(東京都世田谷區上野毛)庭院內開墾大約300坪的田地,使用化學肥料進行蔬菜和花卉的栽培實驗。但1938年以前,使用化學肥料栽培實驗的結果,作物生長不良,發生嚴重的病蟲害。於是開始「向大自然學習」iii,探索土壤真正的本質。後來,他開始停止使用肥料,嘗試「無肥料栽培」的耕種方法。他又購入儘可能不用施肥也能栽種的蔬菜苗,以尊重土壤的力量、「無肥料栽培」的栽培方式種植,結果收成良好。因此,岡田更確信無肥料栽培是可行的,於1948年發表了首篇關於自然農法的論文「無肥料栽培」之後,於1951年出版『自然農法解說』的著作。
雖然岡田當時使用的名稱是「無肥料栽培」,然而到了1950年之後,因為活用自然推肥,所以覺得「無肥料栽培」的名稱不太妥當,又覺得既然尊重大自然的力量、順應大自然,便決定將名稱更改為「自然農法」。現在,我們正以「M
37
OA自然農法」推廣著。
岡田後來建立了自然農法的原理iv,提倡「發揮土壤本身的力量」之重要性,因此,展開「打破肥料迷信的運動」,同時為了MOA自然農法的推廣,提倡「一村一支部構想」,努力推動「農村天國」v、「瑞泉鄉構想」vi。
二、MOA(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繼承岡田之理念,努力實現其構想的道路
MOA(MOKICHI OKADA ASSOCIATION)繼承岡田的理念,於1982年在日本靜岡縣伊豆半島大仁町開設MOA自然農法直轄中央研究農場(大仁農場vii),到了1987年,制定「自然農法技術普及要綱」viii(相當於現行『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之最早版本),奠定了發展「產地支部」ix(普及會)以及公開推展創始人之自然農法理論及技術的社會性活動之體制。
事實上,『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之營運後來成為了有機農業的先驅,後來,日本政府也開始推行「環境保護型農業」x,也促使「有機JAS」驗證制度之施行。在這整個發展動態之下,生產者為了朝向自然農法進行轉換,活用各式各樣有機質肥料及病蟲害防治資材,因此,看到了生產品質得以提昇的結果。
然而,也有人過度依賴、多用有機質資材的結果,反而偏離了基本的土壤培育,引起了病蟲害的發生及農產品品質的降低。諸如此類的現象正是偏重資材的弊病、創始人提醒的「肥料迷信」。
三、MOA自然農法對於「飲食」及「農業」的基本思想
自然農法對於「飲食」及「農業」的看法,大致如下:
◆ 飲 食 ◆
我們的看法並非單純地認為:「只要能吃安全的食物就好」,而是:「農產品(食物)應該能夠確保、維持人類的健康,因此必須吃富有生命力的農產品」。xi
也因此,我們認為「飲食」的基本乃是:「既新鮮、又含有生命力的東西」、「季節時令的東西」、「在當地生產的東西」。例如:日本人自繩文時代起,建立了「以米為主的飲食文化」,因此,對日本人而言,以米為主,繼承豐富的飲食文化,是重要的方向。
◆ 農 業 ◆
我們認為:「農業」的基本,與「工商業」之性質截然不同,是對待「生命」的,正如人們養育小孩一般,所以,必須對「土壤」及「作物」付出關愛。
自然農法基於上述觀念,提倡其基本思想:
○ 「地球(土壤)」乃是生命體xii;在健全的土壤中生長的農作物,能夠確保、維持人類的健康。
38
○ 「作物」是「有生命的」;從這個觀點去思考土壤管理及栽培,並在生長過程中,懷著愛心去觀察及扶養。
○ 「病蟲害」、「雜草」:其發生的原因在於一切中;其解決之道也存在於大自然之中。
基於這些思想,人類對大自然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這不僅對於自然農法有效,甚至曾經振興農業的先進、前輩、技術專家寶貴的實踐過程中,都可以看到其痕跡,所以,學習、吸收各地區農業(傳統農業)之精華,也是重要的。
我們認為,為了推展自然農法,制訂及營運「具有規範性的基準書(『執行基準』)」是有其必要性的。藉此,我們能夠生產既可以永續、又值得信賴、確保安全的農產品,同時,還能擔負振興地區社會、保護地球環境的任務。
【註 釋】
i 岡田茂吉(MOKICHI OKADA 1882-1955)為MOA創始人。他於1882年正當日本汲取西洋思想和科學技術、轉型為近代國家時,誕生於東京。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正值戰爭、經濟恐慌等世界性的動亂時期,岡田面對物質繁榮卻未必帶來人類幸福的現狀,從大自然的運行中發現了人類文明原本應有的面貌,進而了解人類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之根本原因以及其未來方向:超越人類有史以來汲汲營營構築的既成文化,實現「真善美」兼備、高度調和之「藝術世界」。他認為,實現這樣的新文明時代之時機已經來臨,而現在正值此歷史性的轉換時期。
岡田畢生探求大自然之奧妙,深信大自然乃是能夠將面臨種種痛苦、煩惱的人類,帶進「健康、富裕、和平的理想世界」的生命活動之根本動力。因此,岡田於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實踐其「尊重大自然、順應大自然」的生命哲學之外,還以其思想為基礎,在健康、農業、美術文化等三大領域,推展有助於健全發展個人及家庭之美滿幸福、社會繁榮的多元化活動。
岡田基於其獨特的使命感,提倡「真文明世界之創造」,為了實現其理念,建構實踐哲學,又實際營造將其理念具體實現的「藝術世界」之雛型:神仙鄉(Shinsenkyo)、瑞雲鄉(Zuiunkyo)。他為了擴大這個雛型,建立了三種「藝術」:作為「生命藝術」的岡田式淨化療法(Okada Purifying Therapy)、「農業藝術」的自然農法、「美的藝術」的美術文化(日本茶道、插花、藝術欣賞等)。
ii 在一首和歌中可以窺見岡田關懷農民的心情:「農村の 疲れし記事の新聞を 見ぬ日とてなく胸の重かり(報紙每天刊載著農村地區的貧困情形,看了真令我心情沉重)。」
iii 關於「向大自然學習」,岡田提倡「以大自然為規範」的理念:「大自然教導
39
人類時機的重要性,大自然原有的面貌正是真理。因此,人類無論想成就什麼事,都必須以大自然為規範,只有向大自然學習,才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iv 關於自然農法(自然栽培)的原理,岡田提倡:「所謂自然農法的原理,就是發揮土壤的威力。」「所謂土的效能究竟是什麼呢?土壤是由土素、水素、火素三大原素的密合體形成三位一體的力量;當然,培育植物的基本力量是土素,而水素、火素是客動性的力量。所以,作為主動力的土,其素質將決定植物的良好與否。因此,栽培作物時,使土的根本素質更優良,是主要的條件。只有素質良好的土素,才能獲得良好的結果。」「自然農法的根本,就是活用土壤。活用土壤,就是不在土壤中使用像人工肥料之類的不純物,徹底保持土壤的清淨,這樣一來,土壤中就沒有造成妨礙的因素,可以充分地發揮本來的效能。」
v 關於「農村天國」之實現,岡田為了將自然農法普遍推廣到一般社會,並謀求像天國一般農村的振興,於1953年發起了「自然農法普及會」(於1969年解散)。
vi 關於「瑞泉鄉構想」:岡田懷著創造出身心健全的人類、以及充滿健康與美
的理想社會的心願,於1949年發表這個構想。這個構想是以設置實際證實自然農法的展示農場、大規模的花苑建設、以及設置以岡田式淨化療法為主的療養所,以此「三大事業」為支柱。
關於自然農法的展示農場,是以「自然循環型」的「多角農業」將大農園實現的構想;關於花苑方面,明確提倡收集日本各地所有種類的花卉,建造日本式、中國式的庭園和西洋式花壇等。關於療養所方面,希望以虛弱者、愈後需要靜養者、或是輕度結核患者等為對象,建設療養所的構想。
岡田於1949年著手「瑞泉鄉」(Zuisenkyo)構想的實現,但後來因為岡田的昇天,使得計畫無法實現。MOA於1998年決定以靜岡縣伊豆半島的大仁農場作為實現這個構想之地,以「大仁瑞泉鄉」(Ohito Zuisenkyo),朝向構想實現的活動得以復甦。
在瑞泉鄉,每天都有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無數的志工聚集而來,與農場工作人員結合為一體,進行花苑等建設,逐漸將其完備。岡田不僅以農場和療養所為目標,而且讓每位來訪人士都能夠接觸到大自然的美,實踐(體驗)三大事業,期望營造一個能夠進行「全人醫療」的理想鄉。
MOA於2001年8月,根據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推進「健康日本21」的理念,針對人類具有的自然治癒力得以極盡發揮的「順應自然型健康法」進行研究,以岡田提倡的真正治癒的醫學、不生病的衛生法、長壽健康法進行診療,開設以「岡田式淨化療法部門」、「自然飲食營養指導部門」、「藝術部門」為主的「東京療院」。
「瑞泉鄉構想」與充滿著大自然能量的瑞泉鄉成為一體;目前,透過推進「順應自然型健康法」,在日本國內之外,正以「大仁瑞泉鄉」為雛型,在世界各國都進行建設。
台灣的瑞泉鄉位於台中縣外埔鄉,也有來自北、中、南地區的志工們同心協力地建設中。
vii 關於大仁農場:MOA於1982年為了實際展示被譽為「環境保全型農業」的MOA自然農法之成果、進行查詢研究、培育農業後繼人才、以及建設讓人們能夠確保健康、安心居住的模範山坡地農村,在靜岡縣大仁町開設大仁農場。
大仁農場,自開設以來,一直努力追求實現創始人岡田茂吉所提倡的MOA自然農法之理念:關於大仁農場近二十餘年來所做的努力,其可觀的成果,於今年8月26日及27日,由MOA自然農法大學校長木嶋利男農學博士(Dr.Toshio
40
Kijima)應邀,分別在雲林縣由「環球技術學院」、「財團法人全方位農業振興基金會」主辦「國際有機資材認證與應用研討會」、以及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主辦「花蓮區有機農業生產技術研討會」中,談到大仁農場過去20年間在無農藥及非化學肥料的栽培條件之下,進行有關植物保護與生產現場之調控的研究成果。
目前以「NPO(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MOA自然農法文化事業團」作為大仁農場的推廣單位,向全世界介紹包括MOA自然農法在內的MOA各項事業;「MOA自然農法文化事業團」,在大仁農場(大仁瑞泉鄉),以自然農法為基本,總體性地推展三大事業(農業與飲食、增進健康、美術文化),並致力於使人們能夠確保健康、安心居住的模範農村之建設。
在那裡,為了實際證實MOA自然農法之原理:「土壤是有生命的」等主題,進行各式各樣的試驗,以培育健康的土壤。在那裡設置「財團法人微生物應用技術研究所」,利用最先進技術,進行土壤診斷等工作。
除此之外,MOA於1990年在那裡設置培育「環保型農業」(MOA自然農法)專門人才的教育機構:「MOA自然農法大學」(非一般大學)。
viii 關於『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MOA(當時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核准成立的「財團法人自然農法國際研究開發中心」作為MOA自然農法之推廣機關)於1987年制訂完成『自然農法技術普及要綱』,算是由日本民間團體中最早制訂完成的「永續農業栽培基準」。之後,MOA(研究開發中心)開始認可各地區成立的「自然農法產地支部」。自1989年起,MOA開始(研究開發中心)依據『自然農法技術普及要綱』,認定MOA自然農法的實施者、農地以及農產品。
台灣版『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在於1990年「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成立之後,獲得當地志同道合的學者專家、基金會同仁、以及日本MOA大仁農場相關人員共同研討、草擬之下,由本基金會完成國內最早「有機農業執行基準」的制訂工作。後來,『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台灣版』經過重新修訂後,本基金會正式開始依據『執行基準』,認定MOA自然農法實施者、農地以及農產品。
迄今,由本基金會制訂並實施中的『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台灣版』成為國內第一個申請通過、由政府正式授證為有機驗證單位的「有機農業執行基準」。
ix 關於產地支部:岡田茂吉於1953年提倡「一村一支部構想」,認為,為了組織性地推廣自然農法,應該以市鄉鎮為單位,設置產地支部。於是,MOA於1987年制訂『自然農法技術普及要綱』之後,開始認定各地成立的「自然農法產地支部」。到1994年止,在日本國內成立約300處「自然農法產地支部」;岡田當初的構想已經成為現實,各個產地支部能夠結合行政、農業單位等地區的力量,推動振興、復甦地區農業的任務。同年,MOA基於如此的發展階段,成立「全國MOA自然農法產地支部連合會」(簡稱:「全自連」)之後,修改當時的『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改為由「全自連」執行該『基準』(這之前是由「財團法人自然農法國際研究開發中心」執行認定)。MOA於1999年12月成立「NPO(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MOA自然農法文化事業團」之後,目前已經改為由「NPO法人」執行。
x 關於「環境保護型農業」,日本農林水產省以前成立「有機農業對策室」,於1993年更新組織,並改名為「環境保全型農業對策室」。有機農業也屬於環境保全型農業的一部份。
41
關於環境保全,MOA於1971年設立「財團法人環境科學總合研究所」,進行關係人類生命安全的飲食及農業等各項環境保全的之調查、研究。
此外,在日本由「全國環境保全型農業推進會議」舉辦「環境保全型農業推進評鑑」,迄今為止,包括大仁農場在內,超過十處以上的MOA自然農法實施場所(產地支部、普及會)獲得獎勵。
xi 有關岡田茂吉的飲食思想,他說:「所有的食物,都因為各地的氣候、風土而多少有所差異,但這是適於生長在當地的居民而生產的作物。黃種人吃米、白種人吃麥,也是這個道理。」「人類應該享用當地、在四季的每一個季節生產的作物。」
xii 有關岡田「地球乃是生命體」的思想,他說:「說來,地球是一年呼吸一次。開始呼出到極點的時候是夏天。地球呼出的氣息和人一樣是溫暖的,這是由於地熱的散發,一到春天,這種氣息就變得濃鬱,萬物便開始生成化育。首先,草木開始萌芽,所有的生物都向上伸展,人們也興致勃勃;隨著夏天的到來,草木日益繁茂;到達極點之後,地球便開始吸氣,於是草木逐漸凋零,萬物皆處低靡狀態,人們也變得冷靜;這種狀態達到頂點時,便是冬天。這就是大自然的面貌。」
【參考書籍】
1. 真正的營養學沖繩篇:MOA沖繩事業團,2000
2. 外埔瑞泉鄉王吳碧雙女士紀念集:外埔瑞泉鄉編輯委員會,2003
3. 岡田式淨化療法研究教本,Pan-American MOA Taiwan,2004
4. 漢聲雜誌有機報告1有機蔬菜:
5. 漢聲雜誌有機報告2自然農耕:
6. 漢聲雜誌有機報告3日本MOA的自然農法: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1996
7. Mokichi Okada and Health:The Real Aspect of Nature and True Health,
Okada Nutritional Science,Practice of Okada Nutritional Science
Pan-AmericanMOA Foundation,2004
8. 沖繩瑞泉鄉:MOA自然農法栽培事例(自然順應型的農業與健康):
MOA沖繩事業團,2003
9. 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全國MOA自然農法產地支部連合會,1994
10. MOA自然農法之基本:NPO法人MOA自然農法文化事業團編著,2003
11. 有機農業之土壤培育及有機質肥料製造技術研習會刊: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中華永續農業協會、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編,1994
12. 岡田茂吉師與健康(關於飲食的事蹟):株式會社MOA International,2004
13. 岡田茂吉師與健康(岡田式營養學):株式會社MOA International,2003
14. 岡田茂吉師與健康(岡田式營養學實踐篇):株式會社MOA International,2003
15. 岡田茂吉師與健康(大自然之實相與真正的健康法):
株式會社MOA International,2003
16. 大仁農場(簡介)
17. MOA New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愚人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