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種禽場發展之起始與現況


 


一、前言


 


台灣的家禽是漢族移居時帶來的,在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之後的兩個多世紀間,雞、鴨在農村的地位,是屬於較稀罕且昂貴的食品。農家均有少數目的雞、鴨飼養,以迎逢年節時之消費,多出來的部份則賣給雞販,作為家庭補貼性的收入。這種普遍而零散的飼養與生產方式,不只是雞與鴨,鵝和火雞更為零散與少數。以光復前後的台灣來說,年底在養隻數,雞不過400萬隻,鴨110萬隻,鵝180萬隻,火雞6萬隻而已。當時民食以鴨及鴨蛋為主,雞的供應則相對的少;販賣家禽產品則以鴨販,鴨蛋販為主,賣雞則隨賣鴨而附帶性的賣雞;雞蛋則是昂貴的營養品,是病人、老人才能吃得到。雞肉、雞蛋的流通則是利用這些既有的販賣鴨及鴨蛋的系統,搭上便車而逐步發展出來的。


台灣光復之後,經過了約十年,從北部開始,發生了飼養洋雞的熱潮。自國外進口了雞種,繁殖之後出售,利潤不錯,從事者頗多,養雞數目逐漸的增加,業者並於民國49年成立台北市養雞協會。


當時的養雞場相當簡單,所謂養雞場也就是種雞場。在菜市場附近弄個店舖,配置一部孵化器,一方面賣單味飼料,一方面使用孵化器代客孵化,此種情形十分普遍。


在這時期,政府提倡、輔導養雞事業甚為有心,台灣省政府年年進行多項農村養雞振興措施,設置養雞示範村,成立公雞交換計畫,選派人員前往國外研習經濟規模之養雞技術,並引進蛋用雞品種。


 


二、八七水災讓養雞業化危機為轉機


 


民國4849年連續發生了八七水災,當時養雞事業被破壞得非常厲害,因為飼料及雞蛋奇缺,蛋價高漲,甚至可以說有雞賣就可以賺錢,刺激了養雞業大量擴充飼養數目,促進了較大型養雞場的出現。這段時期也促進飼料事業的發展,飼料廠增加供應大包裝的養雞完全飼料,台灣的養雞事業就此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三、進口種雞逐漸形成一種趨勢


 


台灣養雞的快速發展期,可以民國50年的海蘭蛋雞的進口來劃分界線。由於進口的雞種是以計量遺傳學並應用近交系所交配出的高性能產蛋雞,致使當時產蛋雞的生產水準有突破性的改進。由於海蘭雞種的刺激,導致國內養雞場競相自國外進口種雞。這種方式將原來已在改良、育種自家雞種的養雞場也趨向進口種雞,台灣的雞種育種技術反而不受重視。這些國外引進的雞種僅能繁殖一代,幾乎是完全依賴進袓代繁殖父母代再出售商用代,成為市場導向的產品,白肉種雞之育種程序圖如附件一,白肉雞繁殖世代表如附件二。


 


肉雞在台灣一般是指以產肉為目的,羽毛白色為特徵,同時具有生長迅速,發育整齊,飼料利用率高等特徵。肉雞的商品名稱很多,實際生產這些肉雞專用種的品系,公系為白可尼秀,母系為白蘆花。目前台灣從事肉種雞生產業者約有50多家,所需要肉種雛雞每年約130萬隻,每年約可供應商用肉雛1700萬隻。早期雛雞均由美、日等國進口,自民國62年「愛拔益加」(AA)原種雞場首先在台設場,另外「昌其」(ROSS)、「馬歇爾」(MARSHALL)、「哈巴」(HUBBARD)、「愛維茵」(AVIAN)等相繼設場,馬歇爾於民國70年左右停止營業,迄今仍存在四品種持續經營。


 


四、種禽場飼養管理上普遍易犯之缺失


 


民國80年間,農林廳辦理「優良種禽場評鑑」,經過六年期間之評鑑,據瞭解,種禽場在飼養管理上普遍易犯之缺失概為以下15項:


 


1.孵化設施與種禽舍之距離在30公尺以下過於靠近。


2.雞舍與雞舍之棟距未達15公尺以上。


3.未設置蛋盤清洗及消毒設備。


4.雞舍設計未具防鳥效果。


5.無設置車輛進出雞場消毒設施。 


6.各棟雞舍入口處未設置消毒槽。


7.雞舍入口處未設置工作人員更衣室。


8.工作人員作業時未習慣或根本不戴口罩。


9.發生室未設絨毛處理設備。


10.種蛋入口與雛禽出口往往使用同一門戶。


11.孵化室防止交叉污染之效果普遍不佳。


12.孵化室入口處未設工作人員更衣室。


13.孵卵室與雛禽處理室未有效隔間。


14.防疫效果未作評估及追蹤、補強。


15.未設置死禽處理設施。


 


 


 


五、好的種雞場生產好品質之肉用雛雞


 


高品質雛雞最重要的是孵化時的健康,可能的話,檢查雞種上一代的健康狀況,沒有雛白痢、傷寒、黴漿菌氣囊炎(M.G.)及黴漿菌滑液囊炎(M.S.)。每隻雛雞都應該由重52公克以上的種蛋孵化出來。如由較輕的種蛋所孵化出來的雛雞是需要與雞群隔離,另外飼養。雛雞孵化後,6-12小時內就送到保溫傘下飼養。儘量將所有同一雞所生的雛雞放在一起飼養。不可以把黴漿菌氣囊炎及黴漿菌氣囊炎呈陰性反應的種雞後代和呈陽性反應的種雞後代混合飼養。


六、種雞產業逐漸朝專業化/企業化發展


 


我國於91年加入WTO,接著於94年雞肉全面開放,很多種雞場因為還以傳統式之思考模式經營,缺乏應變能力,相對兢爭力降低,而紛紛結束經營,反之採取企業化、專業化經營之種雞場反而擴大規模,以與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之商用肉雞場相搭配,(台灣商用肉雞場民國80年平均規模為12,000/批,民國89年平均規模增為34,500/批,民國93年平均規模再增為45,000/批,民國94年平均規模增為46,000/批,民國95年平均規模達50,000/)展望未來,為了降低成本,相信商用肉雞場仍會繼續擴大規模,也就是說國內之肉種雞場,經營策略必須精進,才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力而得以永續經營。傳統化與企業化/專業化經營模式不同之處如附件三。


 


 


七、有關種公雞的一個傳說


 


雄雞昂揚的外貌和渾厚的啼聲,在某些國家被視為雄性的象徵。尤其一隻雄雞同時擁有十二個太太-事實上可以多達十五;而且牠在如此賣力的狀況下,又能熬到第50週才喪失腿力,而被別隻公雞取代,更令某些男士羨慕。法國男人就愛以雄雞自命,以公雞為榮。不過雞到了中國男人眼中,可一文不值。台語裡的「雞型」,是罵人話,形容太「快速」了,要是說誰是雞,可能要打架的,也難怪,公雞跳到母雞身上,三秒鐘就下來了。


 


八、有關吃雞肉的一個記載


 


在古代中國,窮人家是吃不起雞的,吃雞與否成了貧富差異的標幟。「後漢書,列女傳」上有個記載,說樂羊子家裡很窮,有一天,鄰家的雞鑽到了樂羊子家來,樂羊子的母親見獵心喜,把雞抓著煮了來吃。樂羊子的妻子對著一大碗雞肉,不但不動筷子,還難過地掉眼淚。婆婆問媳婦為何哭泣?樂羊子的妻子說:「我難過我們家太窮,使餐桌上出現了別人的雞肉。」婆婆一聽,羞愧地把整碗雞肉倒掉了。如此吃雞肉的一個故事,對照台灣早年之情況,實具有相似之情境。


 


 


        附件一、   白肉種雞之育種程序圖


 


原原種雞群           原種雞群             種雞群              商用雞群


 


         


                           


 


                                                  公系


                                             


                                                  種公雞


                                        


                           


 


                                                                          +(肉雞)


 


                           


 


                                                  種母雞


                                              


                                                   母系


 


                            


 


 


 


 


 


附件二    白肉雞繁殖世代表


 


 


































 



世代繁殖



族群變化



備註



曾祖代




原原種雞



150



 



祖代




原種雞



7,500



 



父母代




種雞



375,000



以每隻原種雞母生產50隻種母雞計算



子代(商用代)




肉雞



48,750,000



以每隻種雞母生產130隻肉雞計算



屠宰



肉品



68,250公噸雞肉



以每隻成雞屠體1.4公斤 計算



 


 


附件三、       種雞產業逐漸朝專業化、企業化發展



















































  



       



     



環境性質



變化慢、變化少



遽變 、鉅變



生產方式


 



勞動密集



技術/資本密集



經營目標



追求自場利益


 



自場利益、成員滿足、 社會責任兼顧



經營導向



生產者導向



消費者導向



經營者性格


 


 



1.率真、依賴


3.保守


4.成就動機低


5.地域觀



1.成熟 、自主


3.冒險、 創新


4.成就動機高


5.世界觀



經營者能力


 



技術本位



經營本位



技術


 



簡單、創新少



精密/專業/創新



勞動來源


 



家工為主



聘雇專業經理人員



資金來源


 



資金短、且以自有資金為主



資金需求高、重視外來資金


 



環境影響


 



不重視環境污染問題



重視環保


 



產業整合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愚人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