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不用藥的好滋味 石斑魚達人黃芬香
對黃芬香來說,莫拉克颱風雖然把她27個魚池淹成一個池,讓她瞬間損失了好幾百萬元,但養殖這條路她還能也還要繼續走下去。
「颱風來當天,爸爸打電話叫我離開七股(魚池所在地),回到台南去,免得危險。」黃芬香說:「我沒有回去。」因為她覺得雨雖然大,但魚池狀況還好。沒想到一覺醒來,世界都變了,她走到門外一看,她他的魚池不見了,舉目所見像一片汪洋大海,七股的魚池都淹成一個大池了。「完蛋了!」這是黃芬香腦海裡浮出來的第一個念頭。「我要離開養殖界了。」這是第二個念頭。還好,損失雖然很大,卻還有部分剩餘,還能撐下去。 最主要的損失是魚走失了,小魚又被大魚吃了,水退以後她開始整理,一個池子一個池子清理,這時池子裡的魚大大小小都有,所以要把魚抓出來,按大小分類,放在不同的池子裡。從颱風過後整理了一個月,還沒整理一半,估計27個池子至少要整理到10月底。
這不是黃芬香在養殖路上碰到的第一次挫折。
早期他的魚生病,兩萬尾魚說死就死,金錢損失不說,還得把死魚撈出來,出動怪手挖洞埋起來,她用手推車一車車地推到洞裡,車子很重,心情更重,花了兩三天才把死魚處理完,但花了一個月才把心情調整回來。SARS發生時,魚從一斤200元爆跌到70元,「根本不夠飼料錢。」黃芬香說:「而且跌這麼多了,還沒人買。」94年的孔雀氯殘留事件,黃芬香再受重傷,魚價再跌到70元,甚至更低。 大大小小的困擾全因用藥引起,黃芬香開始注重養殖池密度問題,一般養殖戶養魚講究產量要多,所以放養密度很高,一分地的池子放了一兩萬隻魚苗,魚擠魚的養殖環境,病就容易出現,要治病就要投入大量的藥,但投入的藥又汙染水質,魚又生病,這樣的惡性循環讓魚的品質越來越差,「有時候池子裡的水都牽絲了。」
黃芬香把密度降到1/10,一甲地只放兩萬尾,每隻魚都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容易長也長得好,而且水質能保持得很乾淨,「根本不必用藥。」 她的魚池還有文蛤及海龍鬚菜,文蛤是野生的,靠吃池底魚吃剩的養分過活,長得好,有「黑金文蛤」之稱,「很多人喜歡吃這種文蛤。」黃芬香說:「有時過年過節時,我妹妹都會打電話來要我幫她留一池,說她要送客戶。」海龍鬚菜能生長,正好證明了她的養殖池水夠乾淨,因為海龍鬚菜很難養,必須在水質很好的地方才能存活。
黃芬香會進入養殖業很偶然,原本她是要去上班的,74年她先生被工研院錄取,她就把工作辭掉,並且在台北找到了一個工作,準備要去上班了,結果先生竟然被調到台南,她只好又回到台南。開始時她是做進口魚苗,賣給養殖業者,每天都要到桃園押車回來,後來乾脆就自己養魚。
「養殖很辛苦。」黃芬香說:「每天清晨4、5點就要起床巡池。」主要是看池水狀況如何,上午10點要備料,然後休息吃飯。12點又要收料,一方面看魚有沒有吃,一方面沒吃掉的料也要收掉,晚上10點又要再巡池一次,看水車有沒有在走。 「這是一種勞力及壓力兼具的苦。」黃芬香說:「如果不是有理念撐著,早就離開了。」理念很簡單,她要養出乾淨、好吃又漂亮的魚,每當有人稱讚她的石斑魚時,她就心滿意足了。
最後更新時間:200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