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臺大第五屆農企業精英班 鄒箎生老師 農業科技產業全球發展與趨勢 上課摘要 記錄
農業的定義:辭海 產業與職業 耕作之夜 闢土值穀 後遺症:開發土地破壞自然
農業的本質:
1.農業兼具產業及社會功能
2.以人為生態改變自然生態
3.農業技術知本質在單一物種的大量生產 此乃人類隻需求而非自然法則
農業的三生功能
1.生活:農民
2.生產:生產
3.生態:農村
農業的特質:
農業的社會及生態功能乃經由產業的調整來維持
農業的社會價值觀 因為工業化即政府政策以農業支持工業發展 採取農產品低價政策 導致農業衰退 農村凋敝 農民悲哀 !!
農業的演變及轉型(革命性改變)
人類文明之演變
1.技術:
2.產業:
3.社會:
農業革命 農業 農村社會
工業革命 製造業 產業經濟
資訊革命 服務業 知識經濟
農業革命 :從野生採集到農牧種作 從狩獵到畜牧 產生定居與聚落的生活模式
農業的演變:
傳統農業:經驗的應用
工業化的慣行農業:化肥 農藥 除草劑 農機 雜交育種 水利設施 等等
現代農業:科學的應用 資訊技術的導入
服務業投入的農業:資訊 生計 設計 整合 管理
知識農業:知識的應用
現代農業的影響:
1.農業的科技化:由會做 憑經驗 變成知道為什麼的知識
2.農產品與資材的商品化
3.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台灣獨有的體系)
4.南北發展差距的擴大
農業現代化之要素:
1.試驗研究
2.化學肥料
3. 雜交育種
4.農村金融
5.農產加工
6.水利灌溉
7.病蟲防治
8.機械耕作
9.運銷體系
10.國際貿易
現代化農業的競爭力:生產效力的提升 比 效率驅動的產業
大農與小農:不同國家不同標準
1.亞洲小農國家: 數公頃
2.歐洲中農國家: 數十公頃
3.美澳大農國家: 數百公頃
農業發展的階段:
1.傳統農業:基礎科學依賴經驗法則 工具科學採用自然資源 營運模式是自給自足 生態環境是靠天吃飯 產業特性是勞力密集
2.現代農業:基礎科學是遺傳學與生理學 工具科學採用工業產品 營運模式是生產導向 生態環境是人定勝天 產業特性是科技密集
3.知識農業:基礎科學是分子生物學與管理科學 科學工具採用知識加值 營運模式是市場導向 生態環境是天人合一 產業特性是知識密集
農業社經功能的轉型:
農業由滿足基本糧食需求的初級產業 轉型為結合工業與服務業的綜合性產業 以提升全民之整體生活品質與價值
知識農業的驅動因素:
1.知識經濟的興起:1985--1995興起
2.資訊普及化:
有錢難買早知道 網路互聯全球同時看見資訊 大量的網路資訊應如何研判與解讀變成很重要
資訊應用的流程:
資料收集 資訊整理建立資料庫 資訊訊息分析 資訊解讀研判大膽假設 資訊驗證提供決策依據 資訊應用擬定方案
3.生物技術的成熟:
1.生命科學研發工具的突破2.農業研發效率的提升3.企業投資農業研發的普及4.產品及資材的多樣化 科技化
農業單一化生產拼的是效率化及低成本化 近年來 消費者的需求多樣化 科技化(加工產品)是有機農夫及小農多樣化農業生產的翻身機會
4.環保意識的崛起:綠色產品 友善環境產品興起
1.自然生態的維護2.農業環境的永續3.生物多樣性的概念4.農業技術的評估5.氣候變遷的因應
5.農業資源的限制:
1.水資源的挑戰2.農地劣化的防治3.自然種原的保存4.能源依賴的降低5.農業人口的老化6.補貼政策的檢討
6.糧食安全的疑慮:
1.全球人口的成長2.飼料需求的增加3.農地開發的限制4.生質能源的競爭5.生產成本的提升6.極端氣候的威脅7.氣候暖化的趨勢
7.消費形態的改變:
1.飲食習慣的西化2.品質要求的提高3.調理方便的需求4.綠色概念的價值5.保健功能的強調6.客製產品的興起7.新興通路的發展
知識型產業 與 科技產業的不同
1.知識型產業:涵蓋廣義的科技 包括管理 行銷 文創等等社會科學 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要求)為目的 消費者導向的產業
2.科技產業:以科技創新為主 用以提升生產效率及產品品質 生產導向的產業
知識型農業的特色:
1.消費者需求導向的思維模式
知識型由外而內的思維方式(outside-in model):
1.目標顧客需求(尤其是顧客3--5年後的價值觀預測)
2.通路方式選定
3.產品或是服務的選定
4.基本設備與生產製程規劃
5.核心技術的掌握( 不一定要自己研發 可以 去偷 去搶 取買 !! )
傳統型由內而外的思維(inside-out model):
1.核心技術(自己發展 掌握)
2.基本設備與生產製程規劃
3.產品或是服務的選定與確定
4.通路方式選定
5.找尋目標顧客 (往往結果是 叫好不叫座 !!)
2.創新驅動的營運模式:
1.創新驅動而非效率驅動或是競爭驅動
2.創新的基礎在於融合(將兩種或是領種以上的東西加在一起的創新叫做融合)
比如: 知識的融合 技術的融合 產業的融合
因為 真正的原創技術非常稀少 !!
3.創新三部曲: 組合 整合 融合 哲學方法論為基礎
1.原狀態鬆散
2.組合首部曲:一定排列方式 彼此有聯繫
3.整合二部曲:彼此有交集 交集之中更有交集 成一個整體
4.融合三部曲:必此有交集 焦急之中更有交集 更進一步有一個核心的交集 不但有一個整體 而且已經融合成一體
全球競爭力指標: GCI :不同經濟發展程度階段的不同著重因素
指標架構:
1.基本需求驅動:國家政經體制 基礎建設 總體經濟穩定 健康與初等教育普及
2.生產效率驅動:高等教育與訓練 商品市場效率 勞動市場效率 財務市場成熟度 技術準備程度 國內市場大小
3.創新因素驅動:企業成熟度 創新思維普及程度
全球競爭力=基本需求乘上W1+效率提升乘上W2+創新與複雜度乘上W3 W1+W2+W3=1
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之不同經濟競爭力之權重比例
基礎驅動產業階段: 基礎建設競爭力:60 效率提升競爭力:35 創新與複雜度:5
效率驅動產業階段: 基礎建設競爭力:40 效率提升競爭力:50 創新與複雜度:10
創新驅動產業階段: 基礎建設競爭力:20 效率提升競爭力:50 創新與複雜度:30
3.多元效益的社經貢獻
4.技術整合的生產策略
5.資源掌握的全球布局
6.服務業主導產業體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