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漫談: 台灣農業的未來 及 台灣未來的農業政策


這個題目很大 原本不是一個有機農夫 愚人在下我 可以置喙的題目


愚人姑且漫談之: 瘋人 瘋語 敬請各位網友 姑且聽之!!


第一節: 愚人出生與成長的故事:


只因為在下愚人我 民國48年出生在一個雜貨店裡(俗稱:柑仔店)


愚人的父親乃是深坑黃家 祭祀公業黃連山 大房黃則奎柱的派下


書香世家 日據時代 初中畢業 並且於民國30年在深坑國小任職教員


愚人的祖父 黃文章 日據時代 民國8年 亦是深坑國小的教員


愚人的母親乃是新店劉家望族之後 書香世家 日據時代 第三高女畢業(今日 中山女高前身)


並且於光復前後 任職於新店大豐國小當老師 作育英才無數!!


民國43年 台灣光復不久 民生凋敝 百廢待舉 家父帶著妻兒子女(當時 大哥 大姐已經出生)


愚人母親腹中尚懷著二姐 舉家遷離深坑老家


(由愚人六代祖黃連山所蓋的 超過100年的三合院老房子)


搬到 新店 順安街72號去經營一家雜貨店(俗稱:柑仔店)


規模大約是新店最大的雜貨店


五年後 愚人呱呱落地 結果 是一個懷胎不滿七個月 體重不滿三斤(1800公克)的早產兒


愚人 一出生 當時沒有保溫箱 還好當時是盛夏酷暑 農曆七月份


愚人母親用棉被將愚人 層層綑綁 當作保溫箱 費盡: " 千辛萬苦 " 才把愚人養活 !!


愚人 一出生就是身體贏弱 體弱多病


一出生就必須不斷的打針 吃藥 看醫生 活是一個: " 討債鬼 "


愚人 最清楚的一次大病 大約民國50多年 小學時期 愚人突然發高燒 最高到:40.2度C


當時 在景美一個小診所 給一個老醫師看病


前後大約: 2個月時間 花費大約:新台幣8000多元


(愚人註: 民國50幾年 8000多元新台幣 可以買一棟三層樓透天厝 或是買幾甲良田)


最後  愚人因為 高燒到40.2度C 幾近昏迷狀態 景美的老醫生告訴愚人母親 愚人沒有救了!!


請愚人母親將愚人帶回家等死  


當時 因為高燒 愚人向母親要: " 黑松芭樂汁 " 來喝


愚人因為高燒緣故 超級甜 又黏又稠的黑松芭樂汁


從愚人的口通過進入胃部 已經完全沒有感覺了 !!


只因為 愚人的家族 人丁單薄


愚人父親的三位弟弟 都是幼年就夭折 沒有兄弟 只有一位親妹妹


愚人的上面 是大哥 然後就是 三位姊姊 然後就是愚人 愚人下面又是一位妹妹


愚人母親 絕對不願意讓愚人死亡 否則 黃家又會單傳了!!


愚人母親 面對一個頻臨於死亡的 發著高燒的 生病小孩 心急如焚 求神問卜 逢人就問


哪裡有高明的醫生 完全不放棄 !!


終於  皇天不負苦心人 有人告訴愚人母親


台北市古亭 有一位台大的醫師 : " 林玉文 " 醫術高明


愚人母親 冒著夜幕 坐上: " 人力手拉車 " 從新店一路趕去台北市古亭 找到 林玉文醫師診所


半夜 猛敲 林玉文醫師診所的門 敲的又急又大聲 許久 才把林玉文醫師夫婦吵起來


林醫師 初始 有點不悅 : " 甚麼人 大半夜 敲門如此之急 !! " 大聲問話 !!


愚人母親 用懇求語調 求林醫師就救我的孩子 !!


林醫師 張眼一看 愚人母親懷中生病的愚人 一副快要死亡的昏迷狀


反而 一反常態 責備起愚人母親 如何將孩子放到如此病重才來找醫生呢 !!


然後 不等愚人母親回話 就開始診治愚人 當時 照X光時 愚人已經天旋地轉 幾乎不醒人事


愚人隱約聽到: 林醫師與愚人母親對話


林醫師說: 一共80元 愚人母親說: 醫生啊 藥開貴一點沒要緊 務必千萬拜託要醫好我的小孩


林醫師回愚人母親說: " 藥 要對症下藥 不是貴的 就是好的 "


愚人 當時 得到的是一種: " 肝炎 " 景美的老醫師看不懂 林玉文是台大醫院的醫師


他看得懂此病 又有新藥可以治療 說也奇怪: 愚人記得 當時 吃完一包藥之後 整個人好一半


愚人與母親 去買一包: " 鹹酸甜 " 超級甜 芒果乾蜜餞 一斤


愚人整包高高興興吃完 從此 把性命又撿回來 !!


愚人的一生 對於母親 非常敬重 孝順 母親之言 一定會放在心上 !!


林醫師 曾經聽母親說: 愚人天生多病 花大錢 花時間 費心照顧 十分煩惱 !!


林醫師 勸愚人母親說: 這樣的小孩 將來長大 一定會非常孝順您 一定會最孝順您 !!


愚人母親 相當寬慰 相當開心 !!


愚人 20歲時喪父 成年之後 個性倔強 傲慢 自大 狂妄 目中無人


愚人 唯獨對母親之言 一定會照辦  而 愚人母親也都只會在重要及關鍵時刻


婉轉說出她對愚人的希望與要求 愚人 都會照辦 無論多麼的困難的事!! 


愚人母親 民國95年過逝 享壽:82歲


台灣從民國34年光復 滿目瘡痍 百廢待舉 舊台幣換新台幣 40000換1元


當時 雜貨店(俗稱柑仔店) 發揮很大的經濟功能 可以賒欠


有時候  會用羅馬字寫下一整本厚厚的帳本


有人家裡窮 買小豬後 就開始賒欠豬飼料 :米糠 麥麩 豆油陂渣(醬油的豆渣)等等


等到 豬隻養大了 孩子要繳學費 兒子要娶媳婦 女兒要出嫁 ----等等理由


先前欠帳先繼續掛著 再買小豬 繼續賒欠豬隻飼料 ----


直到 民國75年 還有很多人 很多人 還掛著帳未還


雖然 欠帳者 有的已經很有錢 當然有人依然窮困


愚人母親 毅然決然 一把火 將所有帳冊 全部燒掉 聽說裡面有1--2百萬元呢!!


從此 結束 新店順安街72號 慶隆行 雜貨店(俗稱:柑仔店) 從民國43年到民國75年的經營史


也因為如此 愚人母親在新店地區 有活菩薩之稱號 很多 很多人 都傳揚稱頌愚人母親是好人!!


愚人 民國73年10月離職創業 民國76年創立存忠企業有限公司


並且搬進新店市中正路吉成工業園區 設立工廠 專門製造 工業設備溫度電力設備的控制器


民國76年起 愚人見證台灣經濟起飛 工資飛漲 股票市場一飛衝天 工人難找 大家樂橫行


百貨公司人滿為患 大家都很有錢 釣魚釣蝦 不大需要工作 不大想工作


公司工廠老闆想逃出台灣  產業外移 工人沒有意願工作 


抗爭 罷工 四起----真是一個 混亂 無頭緒的年代 ----


民國80年 愚人就帶著妻子及兩個兒子 一個五歲 一個兩歲 老三在妻子的肚子裡 尚未出生


舉家 從民生東路三段 西華飯店對面的豪宅


搬回 深坑鄉麻竹寮1號現址 : 三合院古宅 是160年前 愚人六代祖黃連山所建的老房子----


第二節: 台灣經濟巨變


民國70以前 台灣相對保守 政治體制 經濟體制 及 人民的腦袋 都相對封閉


接著 聽說: 是統一公司 高清愿先生 說服 李登輝總統 說: " 未來通路是王 " 深獲李前總統肯定


接著 國家經濟制度 整個傾向大企業 接著 統一企業開設7-11


愚人估計 : 當時  全台灣 大約有10萬家雜貨店(俗稱柑仔店)


遍佈全台灣 無論鄉村 城市 大街小巷


當時 還有所謂的: 大盤商 中盤商 小盤商 小販店 一人小商店


當時的台灣 人力逐漸缺乏 雜貨店(俗稱柑仔店) 大多是老人家 老夫妻 堅守不願意放棄


7--11   24小時營業 雇用年輕人付薪水 燈火通明 冷氣開放 明亮 乾淨 整潔


7-11立誓要擊垮所有的雜貨店(俗稱柑仔店) 初期 7-11 虧損累累 可是 時間一拉長


加上 國家政策輔導 加上 經濟快速發展  店面出租出售相對收益很高


雜貨店的老闆歲數太大 ----等等因素


雜貨店 10萬家 幾乎全部被擊倒( 10年後開始骨牌效應 20年後 所剩無幾 )


接著 原本屬於台灣特殊文化的小吃店 也面臨同樣挑戰


台灣引進麥當勞 肯塔基 等等速食店


也同樣迅速擊垮大約10萬家的小吃店 路邊攤 ----


第三節 台灣的農業故事


台灣 從清朝時期 農業是用: 大墾戶 大地主 小地主 佃農制度


清朝廷 只對大墾戶大地主收稅   大懇戶 大地主向佃農收租 ----


日據時期 大概也是如此 地主大約5%人口 佃農大約80--90%人口 


國民政府38年來台灣時 頒布一部土地法 接著 實行三七五減租 接著實施 耕者有其田 政策


限制地主個人只能夠保有三甲水田 三甲旱田 其餘 盡皆徵收  用四大公司股票補償


土地征收之後 歸佃農所有 每人最多不超過三甲水田


國民政府直接對: 佃農變地主的人 徵收田賦  接著 獎勵生產 鼓勵小農戶 用稻穀換肥料


直接掌控糧食 以養活大陸移民 軍民 文武官員及眷屬 數百萬之眾


接著引進 農藥 化肥 除草劑 進行所謂的: " 綠色革命 " 大量增加農業產量 減少農民勞力付出


號稱: 使用農藥 化肥 除草劑 省時 省工 收入獲益多多


一時之間 全台灣 欣喜若狂 歡欣鼓舞 國泰民安 舉國歡騰


接著 制訂 國家政策: " 以農業支持工業發展 "


刻意壓低糧價 提供低價糧食 開放國外低價農產品進入台灣市場


外國的 低價黃豆 低價玉米 長驅直入台灣市場


台灣農民與農地 又因為長期使用農藥 化肥 及 除草劑


農民健康普遍亮起紅燈 農民因為癌症死亡病例   大大增加


原本最健康的產業的從事者: 農民  健康大受威脅  很少老死   大多是病死居多


同時 台灣農地 因為長期使用 農藥 化肥 及 除草劑的緣故


很快 20年過去了 享受過豐產 省時 省工的好處之後


台灣農地 開始出現 土壤酸化 劣化 有機質下降 等等不利於耕作的狀況


因為 土壤地力下降  就會需要使用更多的農藥  更多化肥 才能夠產出農作物


結果 惡性循環  土壤問題 愈來愈嚴重 最後導至農產品的安全性受到質疑 引發不信任危機


同時 全台灣的2300萬人民 也同時 開始 大量的出現疾病


很多從來沒聽過的怪病 陸續產生


接著  醫院愈蓋愈大  整個醫院像是菜市場 人山人海


國家美其名 為照顧全國人民醫療 健保局虧損愈來愈大 人民愈來愈窮


大公司 大藥廠 卻愈來愈賺錢  跨國大企業  一邊放毒 一邊解毒 商機無限 賺錢無限 !!


由於 生病的人愈來愈多 奇怪的病也愈來愈多 很多奇怪的病就連最高明的醫生也束手無策


於是 有人發起   於是 有人自力救濟   於是 有人生病之後 為了自救


決定 遠離城市 離群索居 自耕自食 回歸自然


遠離都市  現代化的化學劑污染  改成 親近大自然的陽光   空氣   水


改變生活習慣 改變飲食習慣 增加體力勞動


隨著愈來愈多人的投入 愈來愈多的人 因為如此 重新獲得身體健康  遠離疾病


最有名的人是: " 李秋涼 " 女士  她一個人得到 很多種癌症 醫她癌症的台大醫生 說她活不過幾年


如今 她離群索居 務農維生 扮演神農 親嚐百草 依然活得好好的


反而 醫治她的癌症的台大醫院的醫生 很多得癌症已經死亡


最有名的是 一位台大醫院專門醫治癌症的名醫


自己得到癌症 自己放棄醫療機會 自己不願意 浪費醫療資源 甘願一死


兩相比較 李秋涼女士 與 台大醫院治療癌症的名醫 豈不: " 兩相矛盾 " 嗎??


第四節: 佃農地主的悲歌


(註:佃農地主 指的是 接收政府取自原地主的土地的佃農 變成地主者)


佃農地主 接收政府取自原地主的農地稻田大約1--3甲地


初期 欣喜若狂 愚人聽說: 中南部佃農 跪拜陳誠 猶如自己祖先 阿公一般


初期當然為自己 拼命 努力生產糧食 完糧納稅 其餘都是自己的 好不高興 ! 好不快活 !!


接著 為了配合國家政策 增產糧食 大量使用 農藥 化肥 及 除草劑


造成 人傷 地傷 無法挽回 得不償失的失控局面 !!


接著 又為了配合國家政策 低價糧食政策 : " 以農業支持工業發展 "


造成 農村收入減少 農村凋敝 人口外移 農村文化無以為繼


接著 又為了配合國家政策 : 農田休耕政策


農夫 休耕免種田 只要噴除草劑給國家看 就可以領休耕補助款 一年國家花費近200億元  


此錯誤的休耕政策 同時造成 土地大傷 土地毫無生機 了無生機 !! 萬劫不復 !!


此種錯誤的休耕政策政策  只肥了農藥製造商 及 農會 還有 賣農藥的商人


君不見 中南部農業區 誰最有錢呢? 不是農夫 不是賣菜的 而是 賣農藥的商人 !!


而賣農藥的商人 雖然賺了很多錢 但是 諷刺的是 : " 賣農藥的商人 很多人是得到肝癌而死亡的 " !!


再加上 國民政府 農地繼承政策 兒子女兒均可以繼承 所以 每一個人的土地 就會愈來愈小


根本 不知道該如何耕作 也不會耕作的土地所有權人 愈來愈多 !! 真是 無語問蒼天啊 !!


第五節: 有機農業的興起


愚人聽說: 民國76年起 有人倡議: 有機農耕 有機農業


接著 日本 MOA 美育基金會 從日本引進 自然農法 有機農耕 執行規範


出錢 ( 每一年 給台灣四百萬元 ) 出力 出人 在台灣大力推廣自然農法 有機農業


並且建立有機農耕 自然農法制度 規範 輔導農民由慣行農耕轉成有機農耕


逐漸的 在台灣 引起廣泛地共鳴 !!


接著 主婦聯盟 慈心基金會(里仁商店) 台灣省有機協會 中華有機協會 ----等等民間團體


風起雲湧 八方響應 原本都是一些小團體 自己圈圈內 自己在流通


接著 圈外的絕對大多數消費者 也好奇 也需要 也想買 有機蔬菜 有機水果


一時之間 好像 有機蔬菜 有機水果 紅透半邊天 需求大增 供不應求  商機無限 !! 


第六節: 國家的有機法律介入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 有機蔬菜 有機水果 因為引起消費者 普遍注意 與 消費 及 需求


也因為如此 有機專賣店 有機農戶 有機蔬菜 有機水果 到處都是 真假難辨 !!


有機農業 有機蔬菜 有機水果 原本在各自的小圈圈發展 大家都相安無事


一旦 變成 全國 所有的消費者的消費項目 就會往很可悲的方向去發展


因為 消費者一多 糾紛也多 懷疑也多 誤解也多 無知也多 要求也多----


最後 一定會驚動官府 制定法律來管理有機農業


又因為 台灣的官府 一直以來 從來不敢負責任 一定會推給民間團體


然後一定又會導入工業化的檢驗制度


(以工業化的檢驗儀器 檢定0.001PPM農藥殘留 做出 不得檢出 為標準)


一次檢驗費用:4500元  完全  無視於 有機蔬菜的低產值 低價錢的事實 


檢驗費用 全部要有機農夫 有機農戶負擔   而且 民間驗證機構 又制定各種收費規定


驗證機構 所有的人事費用 交通費用 雜支 開銷 都要有機農戶負擔


真的 非常可笑 有機農夫 有機農業 如何可以 如何又有能力 負擔啊 !!


愚人 認為 此一有機驗證制度 不出3--5年 一定會失敗


一定是  :  官方 民間 及 消費者 三輸 收場!!  


第七節: 台灣政府的農業政策


目前 全台灣的可耕地 大約 80多萬公頃 休耕農地大約20萬公頃


台灣政府 每年花費200多億 休耕補助款----


目前 全台灣 愚人估計大大小小的農戶 大約有 : 10萬戶 (好像以前台灣有10萬家雜貨店一般)


台灣政府 推動: 小地主 大佃農政策  完全枉顧 現今的小地主


絕對多數是 : 國民政府來台時 從當時地主手中 用法律 強取豪奪 給當時的佃農


只因為當時的地主與佃農之間有: " 租佃關係 " 就被所有權轉移


如今 這些佃農地主 絕對不敢將自己的土地與他人有租佃關係


農委會此種: " 小地主 大佃農 "的政策 絕對會失敗 !!


現在的台灣農業政策 愚人感覺有一些: " 滅農政策 " 的感覺 !!


因為 農委會 面對農業產值低落  農村凋敝 農村人口老化 農村少子化


外來農產品低價競爭 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 國人消費習慣的改變 國外跨國大企業的宣傳攻勢


國外不當補貼外銷低於成本價錢的黃豆 玉米 大量傾銷  還有 農產品產銷通路的剝削


政客短視圈地 徵收 毀農動作  還有工業發展需要與農業競爭用水  每一個農戶耕地面積太小


 ----等等 因素


現在的10萬戶小農 農業經營現況 勢必將會與當時的10萬家雜貨店(俗稱:柑仔店)一般


被犧牲 整併 擊潰 消滅 轉成農企業(農業企業化)的公司型態來經營


只是 現在 農委會實在還想不出 有甚麼 能夠有效的來執行而已-----


第八節: 有機農業的機會


台灣的有機農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


經過 無數的有機農夫 不計代價 不管盈虧 一頭栽入 無怨無悔


有人虧盡退休金 有人虧光儲蓄 黯然退出 好像 陸戰隊的登陸先鋒死在攤頭上


而後進之人 後起之秀 不畏艱難 屢敗屢戰 競相投入有機農業 其精神 令人佩服 令人感動!!


消費者 也逐漸覺醒 消費者 也慢慢地可以分辨出 慣行農產品與有機農產品的差異性


消費者也漸漸願意花比較多的金錢價格 購買比較好的有機農產品


加上 有機農業的生產技術也逐漸成熟 有機商店的通路也逐漸打開 有機法律也逐漸完備


看起來 是乎 台灣有機農業的發展機會 前景一片看好


可是 有機農產品的生產 耗時費工 種植 照顧 病蟲害防治 肥料來源 肥料搬運 施用 極為耗用人工


採收 運輸 清洗 降溫 乾燥 包裝 貼標章 裝箱 運輸  通路 上架 銷售 ----等等


產值 售價 不高 保存不易 產期集中 天候影響 消費者採購消費習慣----等等


有機生鮮農產品的經營 看似 又困難重重 !!


第九節: 台灣有機農業的未來


台灣將來的有機農業 一定會朝: 大型化 企業化 連鎖化 併購化 的方向發展


台灣將來的有機農場 一定需要有能力 在自家的有機農場自體循環利用所有的資材


盡量 不假外求任何資材 包括: 堆肥製作 等等 工作


台灣將來的有機農場 一定需要有能力  在自家有機農場裡 農牧綜合經營 產出


同時來要有能力 產銷自己完成 有自己的品牌 有自己的通路 有自己的客戶群


台灣將來的有機農場 一定需要 盡量貼近 有機最大消費群市場 盡量貼近 有錢人的消費市場


因為 農產品 長途運輸最為不利 運費 包裝 後處理的成本太高 新鮮度也是一大問題


台灣將來的有機農場 一定需要有能力 提供消費者 親近 觀摩 休閒 教育 觀光 親子同樂


農村文化傳承 生命教育 生活教育 人與天地之間的關係倫理 人與動植物之間的關係倫理


採收 整理 清洗 切割 調理 裝盤 飲食 細嚼慢嚥 品嘗食物 滿足食慾 增進健康 補充營養 促進生長


讓孩子 父母 甚至 祖父母 有一同經歷的生活經驗


台灣將來的有機農場 一定需要有足夠的能力 提供最優質 最具特色的有機農產品


可以讓客戶驚豔  可以讓客戶流連 可以讓客戶百吃不厭 成為終生的回頭客


第十節: 愚人結語


台灣的農業 將來一定會走向農業企業化


台灣的有機農業 將來也一定會走向有機農業企業化


台灣現存的10萬戶慣行小農戶 勢必一定會 迅速消失(10年開始骨牌效應 20年所剩無幾)


台灣現存的近2000家 有機小農戶 也會步其後塵 !!


台灣的有機農業 一定要發展自己的品牌 自己的通路 自己的客戶群


一定要發展 自己的 獨一無二的 有機農產品


一定要研發自己的獨特技術 開發出受消費者歡迎的 高品質的 有機農產品


愚人 認為 : 有機農場最有可為的拳頭商品 打天下的商品 首推: 土雞肉 及 土雞蛋


愚人 認為 : 如果有機農場能夠擴大生產規模到10公頃以上 則可以 符合經濟生產規模


以上 愚人淺見 與各位網友分享


謝謝大家 敬請不吝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愚人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