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食戰爭:閹牛政府難衛生
9



■蘇偉碩
前天凌晨,美國農業部在網站上發布了正式說明的文件和錄影,揭露在加州中部的一家化製場查獲美國本土第4例的狂牛症。消息傳到台灣後,正值立法院排定審議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朝野爭執是否要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之際。我國可愛的衛生署首長一早接受採訪,竟然表示將要求暫緩立法院法案討論,而主持會議的執政黨立委也在反對黨立委一片要求審議條文聲中,斷然宣布休會。果不其然,衛生署可敬的官員們在「查證」之後,發表了和美國農業部早就發佈在網站的立場一致的「決定」:被查到有狂牛症的是乳牛,不是養來吃的肉牛,所以沒有關係。
其實,昨天早上立法院要審查的是瘦肉精,「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瘦肉精和狂牛症有任何關聯」,這一點相信不需要衛生署做任何的「查證」。唯一有關連的是二者都是美國強制要台灣接受的食品安全風險。同樣的,肉牛和乳牛都是牛,按照美國的法律,餵給這兩種牛的飼料在規定上並沒有不同,憑什麼說乳牛有的病不會發生在肉牛身上呢?
關於這一個問題,美國政府的解釋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大的恐懼,因為「到目前為止,不能證明這頭牛的狂牛症是因為飼料引起的」。什麼?不是飼料引起的!難道是因為經由飲水甚至是空氣傳染的嗎?這一點可不是我的亂想,國內研究狂牛症的權威陳順勝教授,在多年前就提醒政府外國學者曾經提出這樣的可能性。總而言之,美國這一頭乳牛怎麼得到狂牛症是一個「科學上」的謎題。我們確實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分辨這個謎題的答案與國人食用來自美國的牛肉是否會增加罹患有「人類狂牛症」的新型庫賈症的風險。而新型庫賈氏症,按美國政府的說法,是一種無藥可醫而且會在短時間致命的可怕疾病。
既然如此,衛生署就應該依據世界貿易組織食品檢驗與動植物檢疫協定(SPS)第5條第7款賦予我國政府的神聖主權,以預防性原則將境內的美國牛肉暫時下架,將海關倉庫中的美國牛肉予以封存。直到美國政府將此第4例狂牛症而且是第1例「非典型狂牛症」交代清楚後,以「科學證據」證明「對人體健康無害」之後,才重新准予出倉上架。
然而對於這個面對美國很「閹」,對人民很「牛」的「閹牛政府」,期待他們會捍「衛」我們芸芸眾「生」其實是一種妄想。唯一的解藥就是在野黨能為民生出頭,在立法院修法強制政府必須引用上述國際協定暫停所有美國牛肉進口。這是我的期望,相信也是絕大多數人民的要求。
(精神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