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進入全球舞台,要先搞清楚目標

0:11我要各位重新想像一下,地球上的生活 是如何被組織起來的。 想像一下我們居住的地球 像是一個人類的身體。 身體的骨架是運輸系統 有道路和鐵路、 橋樑、隧道、機場、海港 讓我們可以在世界各國旅行。 石油天然氣的管線 像是我們的心血管系統, 驅動著我們的身體, 而電力網路可以運送能量。 負責溝通的神經系統 有網路纜線、衛星、行動網路、 以及資料中心可以讓我們分享資訊。

0:52這個一直不斷擴張的 基礎建設矩陣, 已經建造了6400萬公里的道路、 400萬公里的鐵路、 200萬公里的管道線路 以及100萬公里的網路纜線。 那國與國的國界線呢? 我們至少有50萬公里的國界線。

1:20讓我們來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地圖。 我們可以從打破一些 古老的錯誤觀念開始。 歷史系的學生對這句話都很孰悉: "地緣性決定了命運"。 聽起來很嚴肅莊重,對吧? 多麼宿命的一句格言。 它告訴我們,內陸國家就是注定貧窮, 小國與鄰近大國之間 遙遠的距離是無法逾越的。 但在我世界各地的旅程當中, 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 趨勢正在席捲全球: 連結。

2:01全球連結的革命,大致上有這些 運輸、能源、通訊 這些連結使得流動性人口、 貨物、資源、知識, 有了跳躍性的增長, 我們再也不會認為地緣性 是造就彼此落差的原因。 事實上,我看見這兩股力量 正在融合成一個字: 我稱它為"連結地緣性"現象。

2:27連結地緣性現象, 象徵了流動性人口、 資源、想法的大躍進, 但它也是一種演化現象, 一種世界從法定國界的「政治地緣性」 演化到「地理機能性」的過程。 「地理機能性」實際上談的就是 我們如何使用這個世界, 一種從國家與國界的關係演化到 基礎設施與供應鏈關係的過程。

2:56我們的全球系統正在演化, 19世紀的垂直整合帝國時代, 演化到20世紀的水平 相互依存的國家時代,進入到21世紀的全球網路文明時代。 連結性無關國家主權, 它已經變成我們人類 相互連結的組織大綱。

3:21(掌聲)

3:26我們正在進入一種 全球網路文明的世代, 因為這完全是由大家一起建立的。 全球的軍事預算加總起來, 每年都不到兩兆美金。 同時間,全球的基礎設施費用 未來的10年,預計每年將達到9兆美金。 沒錯,本就該如此。 我們過去全球有30億人口 仰賴這些基礎建設生活 現在已經跨越70 邁向80億人口的大關, 而最終會超過90億人口。 整體而言,全球平均每10億人口, 就會有一兆美金的基礎建設開銷。

4:10想當然爾,亞洲就是領頭羊。 2015年,中國宣布成立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 (簡稱:亞投行) 成立宗旨是,連結其它國家 一起建立起 一帶一路的互聯經濟網。 一路從上海延伸到 里斯本(葡萄牙首都)

4:30而因為這些重大地質工程的發展, 我們接下來的40年將會增加很多開銷, 接下來40年基礎建設的總開銷 將會超過我們過去四千年來的總開銷。

4:47現在,讓我們停下腳步想一想。 花這麼多錢在建築這些 全球社會的基礎工程上, 比起建造出破壞地球的武器 肯定有更深遠的影響。 連結性就是一門 我們要如何完善地分配 全球人力與資源的學問。 它是一門如何讓大家團結起來 不要各自分散資源的學問。 我相信,這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

5:16連結性在21世紀有股大趨勢: 全球性的都市化。 都市的基礎設施定義了我們。 2030年前,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 會居住在城市裡。 這些人口居住的地方 並不是圖上的小光點, 而是延綿好幾百公里的大型島狀光點。

5:38這裡是我們現在的所在地溫哥華, 從卡斯卡迪亞走廊的頂端 跨過美國邊境,向南延申到西雅圖。 科技重鎮矽谷 從舊金山北部延伸到聖荷西, 橫跨一個海灣來到奧克蘭。 洛杉磯城市的延伸帶 經過聖地亞哥 跨過莫斯哥邊境來到蒂華納。 聖地亞哥和蒂華納 現在共用一個機場航站, 讓你可以進出兩邊的國家。 最後,高速鐵路網可能會 連結整個東太平洋。 美國東北部的超大型都會區, 從波士頓開始經過紐約 和費城來到華盛頓。 這裡面住了5000萬人口, 目前也有一個高速鐵路計畫。

6:19但亞洲讓我們真正目睹了 大型都會區的百花齊放。 這條連續的光點從東京開始 經過名古屋到大阪, 裡面超過8000萬的人口, 扛起了日本的主要經濟。 它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城市。

6:37在中國,人口到達一億的 超大型都會區也很多, 北京周邊的環渤海都會區, 上海周邊的長江三角洲都會區, 與珠江三角洲周邊的都會區, 從香港往北延伸到廣州的都會區。 在中間, 還有重慶 成都特大城市都會區, 它們的地形面積幾乎與 奧地利這個國家差不多。

7:02而這些大型都會區, 每一區都將近有二兆美金的GDP— 幾乎與今日的印度相當。 所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的 全球外交機構,像是G20高峰會, 是用經濟規模而不是用國家代表 來做為入會資格的話。 有一些中國的大型城市, 有許都會有一席之地, 而像阿根廷和印尼這樣的 國家就沒有位子了。

7:31我們來談談印度, 它的人口即將超越中國, 它也有一些超大型都會區, 像是首都德里都會區 和孟買。 在中東, 大德黑蘭都會區容納了 三分之一伊朗的人口。 埃及的8000萬人口 大部分都住在開羅和 亞歷山大之間的走廊。 而海灣、項鍊型的 衛星城市也正在成型, 像是巴林和卡達, 通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到阿曼的馬斯卡特的都會區。

7:59然後還有拉各斯都會區, 在非洲最大的城市和 奈及利亞的商業中心, 有一個鐵路網的規劃, 它在大西洋沿岸走廊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鐵路橫跨了貝寧、多哥和加納拉伸, 到阿比讓,象牙海岸的首都。

8:18但是,這些國家都是拉各斯的城郊。 在大型城市的世界裡, 國家會變成這些城市的城郊。 2030年前,全球將會有 50個像這樣的超大型都會區。 所以,哪一種地圖給你的資訊比較多? 是掛在我們自家牆上 傳統的200個獨立國家的地圖, 還是這一張有50 超大型都會區的地圖?

8:47當然,即使這樣仍不夠完整, 因為,如果你沒有了解 它們彼此的連結性關係, 你也不會了解各別的大型城市。 人們搬到城市裡被連結起來, 而連結性造就了這些城市的繁榮。 其中任何一個城市,如聖保羅或 伊斯坦布爾或莫斯科, 它們的GDP都已經高達或超過 整個國家GDP1/350%

9:15但同樣重要的是, 如果你不了解它們的人流、金流、科技 這些使它們繁榮的原因, 你也無法計算它們的個別價值。 以南非的豪登省為例, 它包含了約翰尼斯堡 與首都比勒陀利亞。 它的GDP表現也超過 1/3的南非總體GDP 但同樣重要的是,它出名的特色還有 就是幾乎每一個跨國企業 都有在南非做直接投資。 當然,也包含投資整個非洲大陸。

9:49每個城市都想成為 全球價值鏈的一份子。 它們都想成為「全球分工」的一份子。 這是每個城市都在想的事。 我從未遇過一個市長跟我說, 「我想讓我的城市被排除掉」。 他們知道,他們的城市 也是全球網路文明的一部分, 就如同它們是 自己國家的一部分一樣。

10:13現今,有很多人對都市化的現象很灰心。 他們認為這些城市正在破壞地球。 但如今, 已經有超過200個網際城市 了解到互聯可以帶來繁榮。 這個數字 與我們的政府組織一樣多。 所有的這些網際城市的互動 都致力於一個目標, 人類21世紀的首重之重: 永續的城市發展。

10:43有成效了嗎? 我們看一下氣候變化。 我們知道,紐約與巴黎 一次又一次的氣候大會 也無法降低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 但我們可以看到, 城市間的運輸科技與知識 還有政策,已經讓我們開始了解 如何降低對碳排放的濃度。

11:04城市間彼此學習。 如何設計零排放的建築, 如何配置電動車共乘系統。 在中國的主要城市中, 他們已經開始限制 路上汽車的配額。 在很多西方的城市, 年輕人甚至已經不想開車了。 城市曾經是問題製造者, 現在它們是提供解決方法的一份子。

11:25要達成永續城市發展, 不平等也是要面對的挑戰之一。 當我在這些大型都會區旅行時 花了幾個小時或幾天 我體驗到同一地區 也有極不公平的事。 即使我們全球股市的資產 已經高達將近300兆美金。 這大約是全球GDP的四倍。

11:55我們從金融海嘯後 也創造了龐大的債務, 但我們對他們已有相對等的投資嗎? 不,還沒有。 只有當我們蓋好夠多、 夠便宜的大眾住宅, 投資大量的運輸網路 讓人們可以進行實體與 數位上的溝通連結, 到那時候,所有的城市與社會, 才會感受到彼此的溫暖。

12:23(掌聲)

12:26這也是為什麼基礎設施的發展 會成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之一, 因為這讓所有人都受益。 我們的政治和財經領導人 已經瞭解到,連結性並不是做慈善, 它是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財政界需要了解 連結是21世紀最重要的學習課程。

12:51現在,城市可以讓世界更具有永續發展性, 它們讓世界更公平, 我也相信城市間的連結 可以讓世界更和平。 如果我們專注世界各區 跨國間緊密關係的發展, 我們會看到更多的貿易、更多的投資 與更多的穩定性。 我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歐洲工業蓬勃發展的故事, 帶來了歐盟今日和平的發展。 還有,你可以看到俄羅斯, 是最後一個與國際系統接軌的重要強國。 要解釋今日全球的緊張局勢 會花很多的時間。在系統中的國家, 彼此的憎恨已經逐漸減少, 在北美,地圖上最重要的一條線, 不是美國與加拿大的國界 或美國與墨西哥的國界, 而是集結在北美聯盟之間 綿密的公路、鐵路、油管網路 以及電網路甚至是水渠道。 北美不需要更多的圍牆, 我們需要更多的連結。

13:59(掌聲)

14:06但真正對連結性發展最有潛力 的地方是在後殖民世界的國家。 這些區域的國家,他們的國界變化無常, 世世代代的領導人, 彼此之間的仇恨都相當深。 但現在新一代的統治者 已經開始放下仇恨彼此合作。

14:24我們拿東南亞為例, 從曼谷到新加坡的高速鐵路網 以及越南到緬甸的貿易走廊。 這個區域的六億人口, 齊心協調彼此的農業資源 及彼此的產業輸出。 它正進化到一種 我稱之為「亞洲和平共榮」的現象, 一個在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和平現象。

14:49在東非,相同的情況也正在發生, 將近有半打的國家, 正在投資鐵路與多功能經濟走廊 讓內陸國家也可以將 他們的產品推到市場上。 這些國家彼此協調 他們的設施及投資政策。 他們也進化到一種 「非洲式的和平共榮現象」。

15:10我們認識的一個區域 特別可以運用這種想法, 就是中東區域。 當阿拉伯國家慘遭瓦解後, 除了古老的城市,還留下了甚麼? 像是開羅、貝魯特和巴格達? 事實上在阿拉伯國度,有將近四億人口 都已經都市化了。 社會、城市之間, 不是水源豐富就是缺水, 不是能源豐富就是缺少能源。 而唯一可以導正這些分配不當的方法, 並不是透過更多的戰爭和領土的侵略, 而是透過對油管與水道的連結性。 可悲的是,這目前還不是中東的地圖。 但,它必須是, 一個「阿拉伯國度的和平共榮現象」, 透過內部整合與產品連結 與他們的鄰居:歐洲、亞洲、非洲產生連結。

16:03現在,對世界上最動盪的地區而言, 目前的連結性看起來 並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樣子, 但我們從歷史上學到, 更多的連結才是追求 長期穩定的唯一方法。 因為我們知道,頻繁的戰爭如夢幻泡影, 連結性才是新的實境。 城市與國家正在學習匯集 更多的和平與繁榮。

16:28但真正的考驗是在亞洲。 連結性是否可以克服長久以來 在遠東區域強大勢力 之間的競爭模式呢? 並竟,這區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最有可能爆發的地方。 自從25年前,冷戰結束後, 這一個區域,至少有6個主要的戰事 曾經被預測會爆發出來。 但沒有一個爆發。

16:52拿中國和台灣為例。 1990年代,這裡是每個人 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幕式。 但從那之後, 兩岸之間的貿易與投資往來相當密切, 這讓去年11月, 雙邊的領導,舉辦了一次歷史性的會面, 討論最終和平統一的議題。 即使今年稍早,台灣的國民黨 因為選舉而有支持獨立的傾向, 但這並不會破壞和平統一的基本路線。

17:22即使中國與日本對立的歷史更長, 甚至在島的爭議上,展現彼此的國防實力。 但近幾年, 日本已經在中國做了最大的投資。 日本的汽車銷售甚至在中國創下紀錄。 猜猜看現在住在日本的外國人, 最多的是來自哪一個國家? 你猜對了:中國。

17:48中國與印度也有戰爭, 有三個顯著的國界爭議, 但今日,印度是 亞投行的第二大股東。 他們建立了一條貿易走廊, 從印度的東北方 經過緬甸和孟加拉 一路延伸到中國的南邊。 他們的貿易金額從10幾年前的200億美金 增長到今日的800億美金。

18:11擁有核武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已經打了三場戰爭, 雙方對喀什米爾領土的爭議從不間斷, 但他們也協調出了一種雙贏的貿易協議, 雙方想要完成一條管線, 從伊朗經過巴基斯坦到印度。

18:26讓我們談談伊朗。 兩年前伊朗的戰爭 不是不可避免的嗎? 那麼,為什麼今日,每一個強權國家 都要跑到那邊做生意?

18:39各位先生女士, 我不敢保證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爆發。 但我們絕對可以了解為什還沒發生。 即使大家都知道,亞洲是全世界 國防經費增長最快的區域 但這些國家彼此也投入好幾十億美金在 彼此的基礎建設及供應鏈上。 他們對彼此的「地理位置功能」 比「政治地理版圖」更感興趣。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 領導人要退一步仔細思考, 並決定把重心擺在經濟發展 而非緊張的領土關係上。

19:17雖然看起來世界好像正在分崩離析, 但也建立了很多連結性, 讓大家比以前更知道 要如何重修舊好搞經濟。 而藉由網路力量, 我們把世界連結在一起, 這讓我們進化到一種 突破地理限制的數位世界。 我們就像細胞和血管, 熱血沸騰地通過這些 全球的連結網路。

19:46每天,有好幾億人在網路上, 與他們從未謀面的人一起工作。 每年有超過10億人次 在世界各地旅行工作,在未來的10年, 這個數字即將突破30億。

20:01我們不只是建立了連結性, 我們更把它體現出來。 我們都是全球網路文明的一員, 而這就是我們的地圖。世界地圖不再由地緣性決定命運。 而是一個更有希望的未來新口號: 連結才是我們的命運。 謝謝各位。(掌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愚人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